[实用新型]一种补张拉撑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5651.X | 申请日: | 200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5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民;袁迎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111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张拉撑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张拉撑脚装置,尤其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单根中、短束预应力筋的锚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预应力技术的发展,短束预应力筋的应用日趋普遍,例如许多桥梁结构中采用2m~6m长的竖向预应力筋;一些预应力加固工程中采用3m~10m长的预应力筋;一些用于预应力结构试验研究的试件长度甚至短至1m。在传统的锚固技术条件下,短束预应力筋由锚具回缩造成的预应力损失相当严重,为此,近年来出现了一类用来减小这种损失的技术,即在传统锚具的锚环外加设支撑螺母、并通过二次补张拉重新拉出钢筋第一次锚固过程中缩回的位移,然后旋进支撑螺母至顶紧锚板以保持补张拉后的应力水平。但其需要制作专用的带支撑螺母的锚具,结构较为复杂,应用于单根钢筋预应力筋锚固时造价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的补张拉撑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补张拉撑脚装置,包括锚垫板,夹片式锚具,张拉千斤顶,张拉千斤顶与锚垫板之间的预应力钢筋上设有撑脚,夹片式锚具设在撑脚靠近锚垫板一端的内孔中,撑脚与锚垫板接触面一端开有可插装多个垫片的插槽。
所述插装在插槽内的垫片一端中部开有一道缺口,缺口底呈半圆形,垫片的厚度为0.5mm~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撑脚借助第一次张拉时所用的千斤顶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在空隙中插入垫片以保持补张拉后的应力水平;为保证空隙中垫片插入得饱满,需要配置厚度不等的多种垫片配合使用以及采用适当的超张拉制度。能以简单的方式和低廉的造价实现有效减小单根预应力钢筋的锚固预应力损失,可使锚固预应力损失减小到5%以内,从而大大提高工程中预应力结构的锚固效率,解决中、短束预应力筋的锚固预应力损失问题。其结构简单,造价低,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单根中、短束预应力筋的锚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垫片的结构图。
图中:1-波纹管;2-预应力构件;3-锚垫板;4-撑脚;5-张拉千斤顶;6-预应力钢筋;7-垫片;8-夹片式锚具;9-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所示,补张拉撑脚装置主要由波纹管1、锚垫板3、夹片式锚具8、张拉千斤顶5、撑脚4以及垫片7构成。波纹管1和锚垫板3设在预应力构件2内,撑脚4设在张拉千斤顶5与锚垫板3之间的预应力钢筋6上,夹片式锚具8设在撑脚4靠近锚垫板3一端的内孔中,撑脚4为一圆柱体,沿纵轴中部开有内孔,内孔靠张拉千斤顶5一端的孔径适合于插套预应力钢筋6,靠锚垫板3一端的孔径适合于容纳锚具8并有充分的空间保证锚具8在补张拉过程中在其内自由位移,撑脚4中部内孔为两端不同孔径之间的锥形过渡孔,撑脚4靠近锚垫板一端还有可插装多个垫片7的插槽9,图2所示。撑脚4与锚垫板3接触面一端开有可插装多个厚度为0.5mm~3mm垫片7的插槽9,垫片7一端中部开有一道缺口,缺口底呈半圆形,图3所示。在第一次采用张拉千斤顶5对预应力钢筋6进行张拉后,锚具8紧贴锚垫板3将预应力钢筋6锚住;补张拉时在张拉千斤顶5与锚垫板3之间的预应力钢筋6上套上一形有内孔的柱形撑脚4,此时锚具8处于撑脚4靠近锚垫板3一端的内孔内,补张拉后锚具8在撑脚4的内孔内向远离锚垫板3的方向位移而形成空隙,垫片7通过撑脚4靠近锚垫板3一端的插槽9插入锚具8与锚垫板3之间的空隙。
工作过程是:第一步,首先按常规方法将预应力钢筋6张拉至控制张拉力并放张,锚具8紧贴锚垫板3将预应力钢筋6锚住,然后取下张拉千斤顶5;其力的传递路线为:锚具8→锚垫板3→预应力构件2。第二步,在补张拉端的钢绞线6上装上撑脚4,使补张拉端锚具8处于撑脚4的大内孔中,并使撑脚4的大内孔端端面顶到锚垫板3上,然后就位张拉千斤顶5,使张拉千斤顶5的前端顶紧撑脚4的小内孔端并张拉至控制张拉力(或适当的超张拉力),此过程会带出第一次放张时夹紧在预应力钢筋6上的锚具8而使其与锚垫板3之间产生空隙,然后通过撑脚4中的插槽9在空隙中插入充分组合厚度的垫片7以保持补张拉后的应力水平,最后放张并取下张拉千斤顶5,力的传递路线为:锚具8→垫片7→锚垫板3→预应力构件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6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型支架和定位盒
- 下一篇:一种插接式外墙装饰保温快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