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传输编码产生单路震动信息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239.X | 申请日: | 200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91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薛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忠浩 |
地址: | 21004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传输 编码 产生 震动 信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送编码传递信息的装置,尤其是一种为警务人员提供的一种“非话音传输体制”的以编码震动表达信息内容的无线传输编码产生单路震动信息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执行潜伏、跟踪、监视、伏击、密捕等秘密侦查行动中,及时、顺畅的信息传递对于保障参战警员间的协同作战是致关重要的。由于秘密侦查行动的特殊性,如何通过易于伪装、安全保密的微型化通信装备有效地保障几十米至几百米之内的战术行动联络,一直是国内外密侦通信器材研发与应用的热点课题。
传统的密侦信息传递一直沿用话音联络的方式,一般通过对讲机或移动电话手机来实现,采用话音联络的方式虽有直观明了的优点,同时也具有无法克服的重大缺陷:例如:对讲机体积较大,不利于伪装和隐蔽,使用中往往会因为侦查人员间的话音联络惊敌暴密;手机不具备一呼百应的调度功能,且手机联络往往因烦琐的拨号而贻误战机,一旦潜伏状态下使用的手机处于信号接收的盲区还会影响通话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的密侦中一直沿用话音联络的方式存在的:讲机体积较大,不利于伪装和隐蔽,话音联络容易惊敌暴密;手机不具备一呼百应的调度功能,且烦琐的拨号会贻误战机,一旦处于信号接收的盲区还会影响通话质量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一种编码发送传递信息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线传输编码产生单路震动信息的装置,包括配套的微型发射器、接收器,发射器中含有高频发射电路,接收器中含有超再生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器中还包括由芯片PT2262组成的编码电路,并配有λ/4软线天线;所述的接收器中还包括由芯片LM358组成的放大、限幅和波形整理电路、PT2272组成的译码电路和震动器,其中:PT2262芯片的1~8脚为地址编码脚,14脚为数据输入端,15~16脚为同步码,17脚为输出端;LM358芯片的1脚为输出端,4脚和8脚分别为Vee和Vcc,2、3、5、6脚均为输入端;PT2272的1~8脚为地址编码脚,14脚为数据输出端,15脚均为输入端;PT2272的输入端与LM358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数据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与震动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PT2262芯片的各地址编码脚和PT2272芯片的各地址编码脚均可以择一选择悬空、接正电源和接地,配套使用的接收器中的PT2272芯片的各地址编码脚的设置应该与发射器中的PT2262芯片的各地址编码脚的设置一一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中:PT2272芯片的数据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震动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震动器采用微型园片状震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执行潜伏、跟踪、监视、伏击、密捕等秘密侦查行动中警员间实现非话音联络的方式,避免了话音联络产生惊敌暴密;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电路简单,结构紧凑,便于伪装和隐蔽;一台发射器发出的信息,只要与发射器中的各地址编码脚的设置相对应的各接收器均能接收;警员可以根据不同震动器传递的约定事项行事,也可以传递点与划相间的震动信息指挥警员行事;由于震动器采用微型园片状震动器,不仅体积小(直径14mm,最大厚度仅为3mm),而且功耗也小(1.5V供电状态下的功耗仅为20mA),发射功率小(≤50mW),信息传输距离短(500m以内),由于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第1~8脚各地址编码脚均含有悬空、接正电源、接地三种状态可供选择,地址编码不易重复(38=6561组),信息传递过程中保密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还在于:由于发射器天线采用λ/4软线,更便于伪装;由于接收器采用超再生式接收电路,有效地解决了1~3米内近距离联络时因强信号堵塞而不能解码和超外差式接收机对天线阻抗的匹配要求高,偏离50Ω会导致灵敏度激剧降低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发射器的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接收器的实施例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未经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2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低压橡胶软管组合件
- 下一篇:绞车计数和测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