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镀污泥的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241.7 | 申请日: | 200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1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显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显荣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镀 污泥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镀污泥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污泥是处理电镀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其主要成分为铬、铁、铜、镍、铝、锌、镁、钙、硅、硫等。由于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属受控有毒工业固废,而且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电镀污泥的排放量越来越多,大规模的电镀污泥,若不加以妥善处理,消除有毒有害物质,将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危害人体健康。
通常电镀污泥的处理工艺主要是湿法处理,即采用多级沉淀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等来分离电镀污泥中的重金属,这些方法一方面成本较高且污泥处理量小,另一方面存在处理后的污水排放问题。
中国专利CN2818475Y公开了一种处理电镀污泥的熔炼炉,该专利通过对电镀污泥进行加热还原处理,来分离出电镀污泥中的合金。虽然该方法采用的是干法,避免了上述湿法的缺陷,但是该方法直接对电镀污泥进行熔炼,由于电镀污泥的水份较多,因此焦炭的用量较大,产生的粉尘较多,回收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量大、成本低的电镀污泥处理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镀污泥处理的装置,具有熔炼炉和脱硫除尘器,熔炼炉产生的气体通过脱硫除尘器脱硫除尘后排出,还具有烧结炉,所述烧结炉的烧结料加入熔炼炉中进行熔炼,所述烧结炉产生的气体通过脱硫除尘器脱硫除尘后排出;所述烧结炉包括炉体、炉车以及配合炉车滚动的轻轨,所述炉体具有炉门、进料口、排烟口、2至4个观察窗以及炉门下方的活动插板,所述活动插板上设有进风口。
所述进料口为若干长方形小孔,进料口上设有进料斗,在进料斗一侧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穿过所述进料斗并位于所述进料口之上,转动轴的转动叶片与进料口的小孔相适应。
所述炉车包括车体和车轮,车体上具有若干炉条,车体下方具有括板;所述排烟口的下方设有一挡板;所述炉体内壁两侧各设有一铸铁钢板。
所述炉体的另一侧也设有炉门,所述炉车和轻轨在炉体两侧各设一套。
还具有集尘房和集水池;所述烧结炉和熔炼炉产生的气体先通入集尘房降尘后再通入脱硫除尘器中进行脱硫除尘,脱硫除尘器中水由集水池供应,产生的废水再通入集水池后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采用烧结炉来对电镀污泥进行烧结,使其含水量降至2%~5%,这样再进入熔炼炉中进行熔炼时不需要很多焦炭,产生的粉尘较低,而且对电镀污泥的处理量很大,可以连续作业;(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烧结炉完全采用机器自动作业,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危险,并且提高了效率,在进料斗上设有搅拌装置,可将物料搅拌粉碎之后再进入炉体中烧结,提高烧结效率;(3)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器可将烧结炉和熔炼炉里产生的气体进行脱硫除尘后安全排出;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烧结炉的结构图;
图2为使用时的烧结炉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烧结炉炉车的结构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烧结炉炉体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烧结炉炉体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烧结炉炉体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烧结炉炉体的后视图;
图9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B-B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熔炼炉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器的结构图。
图中,炉体11、炉门11-1、进料斗11-2、转动电机11-3、转动轴11-3-1、转动叶片11-3-2、钢板上盖11-4、排烟口11-5、烟囱11-5-1、观察窗11-6、活动插板11-7、进风口11-7-1、进料口11-8、挡板11-9、铸铁钢板11-10、炉车12、车体12-1、炉条12-2、车轮12-3、括板12-4、拉钩12-5、轻轨13、牵引机14、鼓风机15、炉体21、自动加料梯22、合金成型箱23、炉身21-1、炉身最上层21-1-1、炉身中间一层21-1-2、炉身最下层21-1-3、进料口21-2、排烟口21-3、合金出口21-4、废渣出口21-5、进水口21-6、排水口21-7、进烟口31、出烟口32、进水口33、出水口34。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的电镀污泥处理装置包括烧结炉1、熔炼炉2、脱硫除尘装置3、集尘房4和集水池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显荣,未经吴显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2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