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松防盗螺母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470.9 | 申请日: | 200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7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韩家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送变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1/00 | 分类号: | F16B41/00;F16B39/28;F16B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建林;严志平 |
地址: | 210028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螺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松防盗螺母。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电力、通讯等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些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现有的高压、超高压架空电力线铁塔、电视、通讯微波塔、铁路桥梁等室外金属结构建筑物,大都是用普通螺栓螺母做连接紧固件,一层一层的搭接起来。这类金属结构建筑物在野外常年受风雨的侵蚀和狂风的振动,连接紧固件的螺栓螺母容易慢慢锈蚀和松动,如果没有及时检修,时间长了,螺母丝杆便会脱落,导致金属结构建筑物倒塌的恶性事故,危及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别是这些设施经常因螺栓、螺母被盗而导致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如:输电线路铁塔由于使用普通螺母作紧固件,无防盗措施而常被一些缺乏安全知识的人或不法分子所偷盗,破坏了金属结构的连接而引起杆塔倒塌、电力断路、跳闸等安全事故。所以采用防松防盗螺母是保证室外各类杆塔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并能充分保证可靠性的防松防盗螺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松防盗螺母,其特征在于在螺母的内孔壁上中间部位纵向开一条沿螺纹旋入方向由两边向中间由浅入深的三面不贯通的弧形槽(如图),在螺母一面对应弧形槽的中间打一贯通弧形槽一边的小孔,孔中插入不锈钢小钢柱,在弧形槽内放置一个钢球,并用一个弹簧将其顶在弧形槽较浅处,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插入弧形槽的不锈钢小钢柱上;在弧形槽的内孔中安装一个圆形的塞子,其直径与螺母内孔的直径相等,在螺母的上面或下面贴一张不干胶,塞子粘在不干胶上。
前述的防松防盗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塞子用塑料、金属、泡沫材料制成。
前述的防松防盗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塞子中间可为孔或实心。
前述的防松防盗螺母,其特征在于可在所述的螺母的两边分别对称地开一条弧形槽,其内分别放置小钢柱、钢球和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能很好地防止螺母松动和被盗,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因连接紧固件松动或被盗而造成的事故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安全生产,适用于金属结构件的连接紧固,同时可适用于连接件的防松,适用面广,需要量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介绍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普通的螺母1加工而成。在螺母1的内孔壁上中间部位纵向开一条沿螺纹旋入方向由两边向中间由浅入深的三面不贯通的弧形槽,在弧形槽内放置一个钢球2,并用一个弹簧4将其顶在弧形槽较浅处,弹簧4的另一端顶在插入弧形槽孔的不锈钢小钢柱5上。在弧形槽的内孔中安装一个圆形的塞子3,其直径与螺母1内孔的直径相等,用塞子3将钢球2和弹簧4固定在弧形槽内,防止其脱落。在螺母1的上面或下面贴一张不干胶,用以固定塞子3,防止其脱落。塞子3可用塑料、金属、泡沫材料等成本低廉的材料制成,中间可为孔或实心。在使用时,将螺母没有贴不干胶的一面对着螺栓拧紧,随着螺母的不断拧紧,钢球压缩弹簧,钢球向弧形槽较深处移动,不会阻碍螺母1的旋转;螺栓将塞子3逐渐的顶出,不干胶同时逐渐的与螺母1分离,直至螺母1完全拧进,塞子3和不干胶一起被顶出,钢球2就被夹在了螺母1和螺栓之间,将螺母拧紧就行了。如果要拧松螺母,因为钢球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与螺母1、螺栓紧密接触,所以随着螺母1的旋转,钢球就向弧形槽较浅处移动,顶紧螺母,阻止其继续旋转,防止螺母的松动,达到防盗防松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螺母1的内孔壁上中间部位两边对应各开一条沿螺纹旋入方向由两边向中间由浅入深的不贯通的弧形槽,在两边各放置不锈钢小钢柱、钢球和弹簧。这样做是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防盗防松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也可适用于某些特殊场合下的反向螺母,此时只要按螺母旋入方向开弧形槽,并将钢球、弹簧方向放置就可以了。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送变电公司,未经江苏省送变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4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