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麻醉废气清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522.2 | 申请日: | 200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01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蔡定球;李勇;汪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1 | 分类号: | A61M16/01;A61M3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鸥 |
地址: | 210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麻醉 废气 清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手术麻醉时清除麻醉废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术中,通常使用的是自麻醉机系统。由于自麻醉系统使用了吸入麻醉剂,由此就产生了麻醉废气,而麻醉废气的排放不仅危害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污染了手术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对于如何处理麻醉废气,一般采用的是如下几种方式:
1.被动排放废气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着管道太长、太粗,容易受压爱阻,排出口易堵、倒灌等缺陷,目前已经不太使用。
2.主动排放废气式,这种方式需要采用真空泵,利用真空泵负压持续吸引形成周期性呼吸麻醉机的排气口压力的改变,进而造成环路系统内压力的变化,具体而言,
(1)正压过高:排气管道的堵塞使回路压力过高,如麻醉机轮子压住了排气管、管道扭曲打折、异物堵塞、管道接错等,会造成病人出现肺部气压伤危险;
(2)负压过度:当负压释放或开口因尘埃积聚或胶布、塑料袋等异物阻塞,或真空泵负压过大时,易导致病人呼吸回路气体被大量抽出,影响麻醉机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3.化学剂处理废气方法存在着对废气吸收的效率、使用时间受限等问题难以克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新型的麻醉废气清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麻醉废气清除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接口连接在储气囊上,接口输出端连通单向活瓣,单向活瓣连通储气囊,储气囊连通废气吸除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麻醉废气被完全清除,净化了手术室空气,保护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使用、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接口1通过单向活瓣2与储气囊3连通,单向活瓣2放置在储气囊3内,单向活瓣2是将麻醉机有废气排出时打开,将废气排至储气囊3内先储存起来,麻醉机无废气排出时关闭,防止气体逆流,流向麻醉机;单向活瓣2是一个橡胶套,一端密封套接在接口1上,另一端开有一长条缝,用来将麻醉机排出的废气输送到储气囊3内;废气吸除管6一端连通储气囊3,另一端连通吸引器(图中未画出,省略);正压呼出活瓣4与储气囊3连通,正压呼出活瓣4上连接报警器5。
使用时,麻醉机排出的废气通过接口1、单向活瓣2排出输送到储气囊3内,由于麻醉机排出是周期性的,即一呼一吸,只有呼出时通过接口1、单向活瓣2向储气囊3内输送需要排除的废气,且先在储气囊3内储存;此时,单向活瓣2的橡胶套鼓起,通过另一端的长条缝而排出,将废气输送至储气囊3内,而在麻醉机吸气时,因为橡胶套受到负压而收缩,橡胶套皮粘在一起,则长条缝自然也不起排气作用,处于“关闭”状态,也不会将储气囊3内的废气排出去,即气体逆流,待麻醉机下一次呼气时,橡胶套再次鼓起,通过长条缝将麻醉机排出的废气排至储气囊3内,利用橡胶套的这种特性作为单向活瓣2使用比同样的机械零件成本低、结构简化;与储气囊3连通的废气吸除管6则将储气囊3内的废气通过吸引器吸除,向室外排出,吸引器是现有使用的,故图中未画出。这是正常使用状态。
如果出现废气吸除管6被堵塞不能正常排除废气时,储气囊3内的废气就会越来越多,当储气囊3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如达到10cmH2O时,则正压呼出活瓣4打开,将储气囊3内的废气排出,此时是排出到手术室内,并同时由于正压呼出活瓣4打开,触发报警器5并使其发出报警声音或光,提醒使用者废气吸除管6已经被堵塞,须及时将废气吸除管6堵塞的情形排除(如废气吸除管6被折弯、异物堵塞、轮子压迫堵塞或吸引器故障等),使废气吸除管6重新吸除废气,此时储气囊3内压力下降至低于10cmH2O时,则正压呼出活瓣4重新处于关闭状态,报警器5也停止报警。
正压呼出活瓣4触发报警器5的工作原理是正压呼出活瓣4受到储气囊3内的压力时,推动一挡块向前,从而将出气口打开,将废气排至手术室内,同时挡块克服压簧压力向前接通报警器5电源,使报警器5报警。因为这是应用现有技术,故图中未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5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