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分支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777.9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7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靠超高压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2 | 分类号: | H02G15/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雁 |
地址: | 21333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分支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超高压电缆终端附件,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分支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66kV及66kV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连接系统中,电缆分支接头是主要的电缆附件,通过它可以实现电缆一进多出、多进一出、多进多出等连接。目前电缆分支接头采用的结构(如图2所示),是将一端电缆终端1和另一端电缆终端2通过绝缘体3中的分支导电体4相连接,来实现电缆的分支连接,绝缘体3普遍采用的是气体绝缘结构,一般是在气罐12中充上绝缘气体11来实现绝缘的,并装有防爆装置13。这种电缆分支接头由于采用气体绝缘,存在着以下缺陷:(1)在电缆分支接头使用时,存在着爆炸的危险,在运行过程中还需要时时监控和经常维护,安全性差,加装防爆装置后,成本高;(2)占用较大的空间,占地面积大;(3)需要在防水的情况下安装、运行,安装使用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安全、使用方便的电缆分支接头。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分支接头,包括一端电缆终端、另一端电缆终端、绝缘体、分支导电体,一端电缆终端和另一端电缆终端通过绝缘体中的分支导电体相连接,绝缘体为固体绝缘体,所述的分支导电体嵌入固体绝缘体中。
进一步,所述一端电缆终端的前端和另一端电缆终端的前端均伸入到分支导电体中。
进一步,所述的一端电缆终端和另一端电缆终端均包括有应力锥、导体连接装置、弹性压紧装置、尾管。
进一步,所述的一端电缆终端设置有一个,另一端电缆终端设置有两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很多好处:本实用新型是在现在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新,将气体绝缘改为固体绝缘,这使得本实用新型(1)结构简单,体积小。将绝缘体改为固体绝缘体,结构十分简单,体积也大大地减小了,这使得占用的空间和占地面积大大减小;(2)安全性高,成本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固体绝缘,经久耐用,不存在爆炸的危险性,十分安全可靠,不需要加装防爆装置,也不必时时监控和经常维护,成本降低;(3)安装使用方便。安装使用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安装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缆分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电缆分支接头,包括一端电缆终端1、另一端电缆终端2、绝缘体3、分支导电体4,电缆终端1设置一个,电缆终端2设置两个,电缆终端1和电缆终端2均包括有应力锥5、导体连接装置6、弹性压紧装置7、尾管8。绝缘体3为固体绝缘体10,分支导电体4嵌入固体绝缘体10中。一端电缆终端1的前端和另一端电缆终端2的前端均伸入到分支导电体4中,与分支导电体4相连接,电缆终端1的前端和电缆终端2的前端均是指电缆终端导体连接装置6的那一端。电缆终端1的尾管8前端与固体绝缘体10的侧面通过螺栓9相固接,电缆终端2的尾管8前端与固体绝缘体10的侧面通过螺栓9相固接。使用时,将包括电缆导体15和电缆绝缘体16的电缆14与电缆终端1和电缆终端2相连接。本实施例为一进两出或一出两进的电缆分支接头。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一进多出、多出一进、多进多出等均可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类似的结构,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靠超高压电缆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靠超高压电缆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