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过滤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913.4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4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黄豪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豪宇 |
主分类号: | B01D29/52 | 分类号: | B01D29/5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37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过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桶,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过滤桶,主要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对含有纺织纤维、染料结晶物等的染液以及丝光碱液等的过滤。属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染料以及丝光碱液中的纺织纤维、染料结晶物等杂质,通常采用方槽加网栅过滤方式,即在方槽中前、后设置二道或多道网栅,堵塞后上提网栅换网清洁。这种过滤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过滤面积小网栅只是设置在需过滤液的流动方向,也就是只有一个过滤面。
2、过滤效果差过滤物沉积在槽底,抽出网栅后沉积物会流入管路对流液再次污染。
3、过滤网孔大因只有一个过滤面,要达到所需流量只能加大过滤网孔,这样过滤效果就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过滤面积大、过滤效果好、易清洁的组合过滤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过滤桶,包括:桶体、进液槽、闸板座、闸板、过滤网筒、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桶体呈方桶状,进液槽纵向设置于桶体上部中间,闸板座设置于进液槽的左、右两边,闸板座有多个,在进液槽的左、右两边间隔布置,各闸板座朝向进液槽侧开口,其余三侧和底部封闭,闸板座开口侧竖向插置闸板,底部中间开孔,孔内竖直插入过滤网筒,进液槽前方的桶体壁上设置有进液管,桶体下部的桶壁上设置有出液管。
工作原理:
正常工作时,打开靠近进液槽侧的各闸板座开口侧的闸板,待过滤的滤液由进液槽前方的进液管进入进液槽内,经进液槽开口侧进入各闸板座,再进入各过滤网筒内,经过滤网筒过滤后由桶体下部的出液管流出。
当过滤一段时间后,各过滤网筒已有堵塞,此时,将闸板插入待清理的过滤网筒所对应的闸板座开口侧,上提该闸板座内的过滤网筒,清洁后再放入原位,如此再对其它过滤网筒进行清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过滤面积大过滤网筒呈方筒状或圆筒状,过滤面积大。
2、过滤效果好过滤物沉积在过滤网筒内,抽出清洁时不会对流液再次污染,可集中处理。
3、过滤网孔小过滤面积大,同等体积过滤效果优秀。
4、采用闸板方式可在任意工作状态下对各过滤网筒逐只清洁,不需停机操作。
5、各闸板座分隔设置,相互独立不连通,过滤网筒堵塞状况可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过滤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示图。
图3为图1的B-B剖示图。
图4为图1的C-C剖示图。
图中:桶体1、过滤网筒2、过滤网筒座3、出液管4、进液槽5、闸板6、闸板座7、进液管8、溢流管9。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组合过滤桶,主要由桶体1、进液槽5、闸板座7、闸板6、过滤网筒2、过滤网筒座3、进液管8、出液管4和溢流管9组成。所述桶体1呈方桶状,进液槽5纵向设置于桶体1上部中间,闸板座7设置于进液槽5的左、右两边,闸板座7有多个,在进液槽5的左、右两边间隔布置,各闸板座7朝向进液槽5侧开口,其余三侧和底部封闭,闸板座7开口侧竖向插置闸板6,底部中间开孔,孔内竖直插入过滤网筒2,过滤网筒2上部搁置于闸板座7底部,下部插置于过滤网筒座3上,过滤网筒座3设置于桶体1底部。进液槽5前方的桶体壁上设置有进液管8,后方的桶体壁上设置有溢流管9,桶体1下部的桶壁上设置有出液管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豪宇,未经黄豪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9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