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洒水喷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7248.0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3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科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科远 |
主分类号: | B05B3/14 | 分类号: | B05B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洒水 喷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洒水喷枪。
背景技术
料场、煤堆场、矿石堆场的除尘,大型林场、果园的喷灌,都用到洒水喷枪。洒水喷枪包括喷管,喷管上设有喷嘴,喷管由机构带动左右摆动,使喷管喷出的水呈分散状。目前洒水喷枪喷管的左右摆动是通过一个辅助喷管喷出的水击打摇臂,由摇臂敲打喷管,使喷管摆动。上述洒水喷枪结构较复杂,而且还由于辅助喷管的水击打摇臂而造成飞溅水,而辅助喷管下方恰是电器,飞溅水溅到电器上给安全带来隐患,又由于飞溅水弄湿喷嘴周围的路面,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特别在冬季,飞溅水溅到地上结冰,更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需要辅助喷管的电动洒水喷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具有弯形喷管和喷头,所述喷管由固定管和包括弯部在内的活动管转动连接而成,固定管上固定一底座,底座上设有带动活动管往返转动的电动装置。
所述电动装置具有固定在底座上的电机减速箱,电机减速箱的主轴上偏心连接一滑块,固定管上动连接具有径向槽的摆动板,上述滑块插入摆动板的径向槽中且为动配合,摆动板上处于径向槽的两侧各由第一铰接轴连接有棘爪,两棘爪相对设置并在处于第一铰接轴后方部位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活动管上固定有齿轮,在摆动板与活动管之间设有控制棘爪调换插入齿轮的齿间的换向机构。
所述固定管由上、下管和连接上、下管的接头组成。
所述换向机构具有由第二铰接轴连接在摆动板上且处于两棘爪之间上方的一换向臂和连接在活动管上的两限位靠山,换向臂的前端固定一处于两限位靠山之间的限位杆,换向臂的后端固定一向下插入两棘爪之间的换向杆。
所述两限位靠山分别固定在两套环上,套环可调连接在活动管上。
所述电机减速箱的主轴由电机减速箱的输出轴和套在输出轴外部的轴套组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装置带动喷管转动,由换向机构控制喷管转动的换向,所以不存在飞溅水,而且结构紧凑、体积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图1去掉上半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具有弯形喷管,所述喷管由固定管1和包括弯部在内的活动管2,活动管2上设有喷头2-1。固定管1由上管1-1、下管1-3和连接上、下管的接头1-2组成。活动管2与固定管1的上管1-1之间转动连接,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6。固定管1的接头1-2上固定一底座3,底座3上方设有上盖3-1,底座3与上盖3-1形成盒体,上盖3-1的顶面上设有腰形孔。底座3上设有带动活动管2往返转动的电动装置4。
所述电动装置4具有固定在底座3上的电机减速箱4-1,电机减速箱4-1的主轴4-21的外部设有轴套4-22,主轴4-21和轴套4-22组成输出轴4-2,输出轴4-2上偏心连接一滑块4-3,即采取滑块4-3连接在轴套4-22上。固定管2的上管1-1上动连接有摆动板4-4,摆动板4-4具有径向腰形槽或径向“U”形槽4-41,上述滑块4-3插入摆动板4-4的径向槽4-41中且为动配合。摆动板4-4处于径向槽4-41的两侧各由第一铰轴4-5连接一棘爪4-6,两棘爪4-6相对设置并在处于第一铰接轴4-5后方部位之间设有弹簧4-7。所述活动管2上固定有齿轮4-8,两棘爪4-6是调换插入齿轮4-8的齿间的,两棘爪4-6分别以相反向推动齿轮4-8转动,在摆动板4-4与活动管2之间设有控制两棘爪4-6调换插入齿轮4-8的齿间的换向机构5。
所述换向机构5具有换向臂5-1和两限位靠山5-6。换向臂5-1由第二铰接轴5-3连接在摆动板4-4上且处于两棘爪4-6之间上方。两限位靠山5-6分别固定在两套环5-5上,两套环5-5可调连接在活动管2上。换向臂5-1的前端固定一向上穿过上盖3-1上的腰形孔而处于两限位靠山5-6之间的限位杆5-2,换向臂5-1的后端固定一向下插入两棘爪4-6之间的换向杆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科远,未经王科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