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刚度全主动动力吸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7918.9 | 申请日: | 200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3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倪正超;邓华夏;龚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度 主动 动力 吸振器 | ||
1. 变刚度全主动动力吸振器,包括执行部件、控制部件和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部件包括基架(2),基架(2)顶面设有一对基座(6),基座(6)上通过轴承(24)设有一侧开口的环状导杆(4),环状导杆(4)的开口端位于基座(6)内,开口端为T字状,开口端之间由联轴器(26)连接,T字状开口端两侧分别连接着磁流变弹性体(5),磁流变弹性体(5)外侧连接着外圈导磁环(25),外圈导磁环(25)位于基座上,环状导杆(4)连接着动质量块,动质量块下部设有动力机构;
所述动质量块包括环状导杆(4)和绕设在环状导杆(4)上的励磁线圈(21);
所述动力机构连接着用于提供主动力的与动质量块相连的部件(17),相对应基架连接着用于提供主动力的与减振对象相连的部件(1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全主动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材料为隔磁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全主动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质量块下部连接的用于提供主动力的与动质量块相连的部件(17)为一侧电容极板,相对应基架连接着用于提供主动力的与减振对象相连的部件(18)为另一侧电容极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全主动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质量块下部连接的用于提供主动力的与动质量块相连的部件(17)为通电线圈,相对应基架连接着用于提供主动力的与减振对象相连的部件(18)为减振通电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91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蒸汽混水器
- 下一篇:双向驾驶车辆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