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用锂带定量供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7960.0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5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达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00 | 分类号: | H01M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地址: | 213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扣式锂锰 电池 自动化 生产线 用锂带 定量 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尤其是一种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用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用锂带定量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扣式锂锰电池是一种使用量十分巨大,性能可靠的电池,深受消费者欢迎,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
传统的扣式锂锰电池的生产方式为手工生产,每个锂锰电池生产共有五道工序,分别由五个操作工在干燥式手套箱中完成,这五个步骤为:向阴板壳体中放置圆片锂电极、在锂片上放置隔膜、为隔膜加注电解液、在隔膜上放置已浸透电解液的氧化锰正极片、加装正板壳板并压合成形,它五个步骤均需在手套箱中操作完成,且所使用的原材料锂片必须预先加工至设计的尺寸,且为了保证锂片与负极壳板的良好接触,必须在负极壳板内侧预先焊接金属网,这种加工方式不仅效率低、所需的操作人员多,而且原材料成本高、工序多,不能直接采用锂带,还必须在负极壳板制造时增加加工维度较大的金属网焊接工步,现有的手工生产方式的一般最大产量为一万只左右,因此,电池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必须设置多条相同的生产线并加班加点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因此,使扣式锂锰电池实现自动化生产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操作人员的必由之路,而作为自动化生产线的锂材供应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成本的关键,而直接采用锂带供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使整个生产线的结构更为简单,而且可提高效率,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尚无一种可直接使用锂带用于生产线的供料装置可供选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扣式锂锰电池生产效率不高,急需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问题,设计一种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用锂带定量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用锂带定量供给装置,包括微型冲床,其特征是在微型冲床的冲头1的正下方安装有由定位块2及输入块3组成的负极壳体定位装置4,在定位块2的上部安装有作为冲模部件的下模块5;在下模块5的一侧安装有由上轮6和下轮7组成的定量供给轮组,在所述的定位供给轮组的一侧安装有锂带盘,锂带被压装在上轮6和下轮7之间,它的一端位于冲头1的正下方,负极壳体定位装置4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扣式锂锰电池的自动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结构简单,锂带供应量准确,快速,改变了过去向负极壳板中装填圆形锂片的传统做法,简化了负极原材料的制造、包装和运输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锂材的选用和连续供料问题,可大大降低原材料成本,而且生产节拍可通过PLC及在相应的位置处安装传感器实现调节,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可提高2-4倍,人员可减少一半以上,降本增效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定量供给装置相配的负极壳体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扣式锂锰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用锂带定量供给装置,包括微型冲床,在微型冲床的冲头1的正下方安装有由定位块2及输入块3组成的负极壳体定位装置4(如图2所示),在定位块2 上安装有作为冲模部件的下模块5;在下模块5的一侧安装有由上轮6和下轮7组成的定量供给轮组,在所述的定位供给轮组的一侧安装有锂带盘(图中未示出),锂带9被压装在上轮6和下轮7之间,它的一端位于冲头1的正下方,负极壳体8定位装置4的下方,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当负极壳体8在传送带的作用下移动到输入块3位置附近时,受到定位块2的阻挡,此时,输入块3的驱动气缸在PLC控制下控节拍动作将负极壳体8推离传送带进入定位块2中,并在定位块2上的圆弧段及输入块2上的圆弧段的约束下临时定位于由它位组成的一个凹槽中,如图2所示,此时锂带9在上轮6和下轮7的作用下移动到该凹槽的上方,上轮6和下轮7每次相对转过的角度由PLC控制,每次将锂带向前送出需冲切的长度,冲头1下落与下模块5共同作用从而将锂带冲成块状落入负极壳体8中,输入块3在驱动气缸的带动下迅速回撤到原始位置准备下一循环,在输入块3撤回的同时,定位块2一侧的输出块10在其驱动气缸的作用下迅速动作将已装好锂料的负极壳体8推离凹槽位置处,等待下一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达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达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