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V型六缸发动机的冷却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8027.5 | 申请日: | 2007-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3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严士兵;朱海红;朱绍义;朱岩;王金林;郭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汽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2 | 分类号: | F04D13/02;F04D29/42;F04D29/10;F04D29/24;F01P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28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型六缸 发动机 冷却 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水泵,特别是一种适用于V型六缸发动机的冷却水泵。
背景技术
水泵是发动机的关键零件,对整个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有重要影响。目前,发动机冷却水泵普遍采用整体独立式结构,由浇注铝合金壳体、轴连轴承,钢制皮带轮、铸铁叶轮、整体式水封组成,这种冷却水泵结构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水泵壳体上没有泄漏腔,水泵正常的泄漏量流出受阻且无法收集,导致对水泵非正常漏水无判断依据;
2、水泵的叶轮为铸铁平叶轮,容易发生锈蚀、气蚀,且存在动平衡效果差、扬程偏低的缺陷;
3、水泵壳体形状复杂,安装面没有成型槽、也没有安装成型密封圈,密封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V型六缸发动机的冷却水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V型六缸发动机的冷却水泵。,组成包括水泵壳体以及位于水泵壳体内的轴连轴承、皮带轮、水泵叶轮、整体式水封,所述的轴连轴承安装在水泵壳体的轴承孔内,整体式水封穿过轴承轴颈安装在水泵壳体的水封孔内,皮带轮和水泵叶轮分别安装在轴连轴承的两端,其特征是:所述水泵壳体下部具有一个泄漏腔,泄漏腔上固定有塞片,水泵壳体上轴承孔与水封孔之间具有两个出水孔,其中一个出水孔与泄漏腔连通,另一个出水孔与外界连通。
前述的适用于V型六缸发动机的冷却水泵。,所述水泵壳体的安装面具有成型槽,该成型槽中安装有成型密封圈。
前述的适用于V型六缸发动机的冷却水泵。,所述水泵叶轮的形状呈90°的宝塔形,其材料为PPS的工程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水泵整体结构简单,水泵壳体下部具有一个泄漏腔和相对应的出水孔,另一个出水孔与外界连通,通过空气压力的作用,正常泄漏的少量液体很自然的流入泄漏腔中进行收集,避免由于正常泄漏而误判水泵漏水的情况;水泵壳体的安装面不需要单独加工,便于水泵的安装,节约加工成本,采用成型密封圈密封,密封可靠;水泵叶轮的形状呈90°的宝塔形,效提高水泵的扬程,其采用PPS的工程塑料制造,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而不产生锈蚀、气蚀,且动平衡状态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V型六缸发动机的冷却水泵。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V型六缸发动机的冷却水泵。的水泵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V型六缸发动机的冷却水泵。的水泵叶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V型六缸发动机的冷却水泵。,组成包括水泵壳体1以及位于水泵壳体1内的轴连轴承4、皮带轮2、水泵叶轮3、整体式水封5,轴连轴承4安装在水泵壳体1的轴承孔8内,整体式水封5穿过轴承轴颈9安装在水泵壳体1的水封孔10内,皮带轮2和水泵叶轮3分别安装在轴连轴承4的两端,水泵壳体1下部具有一个泄漏腔13,泄漏腔13上固定有塞片7(塞片的用途时是封住正常泄漏出的液体,以免影响水泵总成的外观质量),水泵壳体1上轴承孔8与水封孔10之间具有两个出水孔11、12,其中一个出水孔11与泄漏腔13连通,另一个出水孔12与外界连通。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水泵壳体1的安装面15具有成型槽14,该成型槽14中安装有成型密封圈6,成型密封圈6可通过不干胶粘在水泵壳体1安装面15的成型槽中,这样的结构使得水泵的安装面不需要单独加工,而且便于水泵的安装,节约加工成本,采用成型密封圈密封,密封可靠。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水泵叶轮3的形状呈90°的宝塔形,这种结构能有效提高水泵的扬程,其材料可以选择PPS的工程塑料,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而不产生锈蚀、气蚀,且动平衡状态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汽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汽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0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