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内旋转式微波烘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8435.0 | 申请日: | 200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40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应汉杰;欧阳平凯;张磊;张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11/14 | 分类号: | F26B11/14;F26B3/347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旋转 式微 烘干 装置 | ||
发明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平内旋转式微波烘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结晶水含量较高的颗粒状晶体或粉末状物料的微波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物料的烘干是许多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烘干方法和烘干设备的选择对目标产物的质量、性质以及烘干过程中成本、能源消耗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微波烘干作为一种新型的烘干方法,利用微波辐射加热,可以穿透物料内部,直接与物料发生作用,使物料内外同时被加热,最终达到水份蒸发、脱除的目的。具有加热均匀、温度控制容易,烘干速度快、产品质量好、热效率高等优点。近几十年,微波烘干得到很快的发展,在农产品、中草药、木材、橡胶、塑料以及医药产品等物质的烘干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微波烘干设备根据进料连续性不同分为两种:间歇式和连续式。连续式微波烘干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力消耗小,但存在密封不完全,无法保证微波的泄漏和操作安全。同时难以辅加低压、真空等方法加速烘干室中水蒸汽和热量与外界的传递。目前连续式微波烘干主要有轨道式和回转式两种,其中轨道式为尽量减少微波的泄漏,端口高度设置较低,微波设备通气能力差,仅适合烘干含水量低,厚度层薄,性质稳定的物料。回转式较好地降低了微波泄漏的危险,但设备结构复杂,拆卸清洗麻烦,另外对于含水量较高的颗粒状、粉末状物料,在受热回转过程中,由于局部受热不均,水份散发不畅,极易造成物料的结球和硬化,影响生产的正常连续进行以及最终产品质量和水份的要求。
相比之下,间歇微波烘干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广泛应用于小规模工业生产中。目前微波间歇烘干装置都采用盒状托盘烘干物料,其铺料厚度受到托盘高度、含水量和水蒸汽的散发要求等条件的限制,生产能力难以提高。如果单纯增加铺料厚度,虽然物料表层可以得到很好的干燥,但托盘底层物料内部水蒸汽和热量不易散发,常会造成物质变性和粘结成块。另外在相同的微波烘干条件下,对结晶水含量要求较高的生化产品,铺料过厚物料水份含量会有明显差异。目前,对于含结晶水较多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热敏性物质的微波烘干,还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含结晶水较多的颗粒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状热敏性物料的水平内旋转式微波烘干装置,可提高物料内部水蒸汽的扩散速度,减少物料内热量积聚,物料受热更加均匀稳定,避免烘干过程中物料局部过热变性和结块,成品原有性状保持良好;同时,可以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水平内旋转式微波烘干装置,包括微波烘干箱体1、转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微波烘干筒2通过转轴4定位于微波烘干箱体1的内腔中,微波烘干筒2与转轴4由轴承II9连接;转轴4上固定有螺旋型拨翻装置3,转轴4固定于微波烘干箱体1侧壁上的轴承I5中,转轴4一端与室外减速箱8连接,通过电机6的齿轮转轴7旋转。
所述的微波烘干箱体1为箱式结构,外有撑筋加固,其内壁喷涂一层聚四氟乙烯。
所述的微波烘干筒2上半部分为箱型,下半部分为半圆柱槽型,通过无缝焊接为一体,两侧有挡板,上口敞开,圆底朝下水平放置。
所述的螺旋型拨翻装置3外周旋转半径和微波烘干筒2内径相差小于1cm。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采用水平内循环式微波烘干装置,在烘干过程中,物料随螺旋型拨翻装置在烘干桶内不断运动,其表面不断得到更新,物料颗粒或粉末均有机会在其表面受到微波的加热,避免了物料内部水蒸汽积聚,从而保证了烘干物料品质的均匀性;同时,在转动过程中,物料堆积变得疏松,有利于提高内部水蒸汽和热量的向外扩散,加快微波烘干的速率;特别是对于热敏性物质,由于物料表面不断的更新,避免了物料内部因水蒸汽、热量积聚导致的过热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烘干物料原有性状的稳定,同时提高了烘干设备的生产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剖视图。
图3是图1B-B剖视图。
图中:1微波烘干箱体;2微波烘干筒;3螺旋型拨翻装置;4转轴;5轴承I;6电机;7齿轮转轴;8减速箱;9轴承II。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4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弧形透光顶板吸油烟机
- 下一篇:循环加热式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