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气缸管类铝型材的热挤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8516.0 | 申请日: | 200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36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唐先明;雷以金;徐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江顺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23江苏省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缸管 类铝型材 挤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挤压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气缸管类铝型材的热挤压模具。属铝型材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气缸管类热挤压模具属大方头模具(如图7)。因内孔受压较大,所以在型材方面不允许存在焊缝(焊合线)。且此类模具本身截面就比较大,相对来说,焊合压力就减少,这给模具避免焊缝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次是模具强度和寿命问题,一直以来,大方头模具就是本行业内报废率较高的品种,其原因就是模芯面积大,桥位跨度长,焊合空间小等问题。要解决此类问题最好是上大型挤压机,但目前大型挤压机并不是很普及,许多型材厂并不具备大型挤压机生产条件,所以很大程度来说还是要从模具的设计上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很好地避免焊缝、寿命长的大型气缸管类铝型材的热挤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型气缸管类铝型材的热挤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前后叠加而成,所述上模进料面设置有六个桥位,桥位之间形成个分流孔,分流孔向周围扩展形成内扩孔和外扩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进料面桥位做成减压桥的形式来增加进料面积;所述分流孔出料端的内扩孔设置成“S”型来提高焊合力;所述上模出料面采用沉桥形式来加大焊合空间;所述分流孔扩孔采用内、外角度相同甚至内扩孔角度比外扩孔角度更小的形式来减轻铝流对上模的直接压力,相对的,铝流的压力被转移到了下模的焊合室,这样一来正好增加了下模的焊合力,又减轻了上模的压力。
所述下模,采用比普通模具更深的焊合室,以最大程度增加焊合空间,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模仿型材的二级焊合室的形式来对铝流进行一次预变形,二级焊合室里的铝流不论是形成还是焊合压力都比在一级焊合室的时候要理想。
本实用新型在铝棒接触上模时,铝棒分流后经过S形变形搅拌,直到较深的焊合空间内整合,再经过空间较小的二级焊合室压缩、预成型,最终通过型腔成为气缸管铝型材。彻底地解决了大型气缸管在相对较小的挤压机上生产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型气缸管类铝型材的热挤压模具的上、下模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型气缸管类铝型材的热挤压模具的上模图。
图4为图3的B-B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大型气缸管类铝型材的热挤压模具的下模图。
图6为图5的C-C剖示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模具所要挤压成型的气缸管类产品端面图。
图中:上模1、下模2、分流孔1.1、桥位1.2、“S”型1.3、沉桥1.4、模芯1.5、内扩孔1.1.1、外扩孔1.1.2、一级焊合室2.1、二级焊合室2.2、型腔2.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大型气缸管类铝型材的热挤压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2前后叠加而成。
参见图3~4,所述上模1进料面设置有六个桥位1.2,桥位1.2之间形成六个分流孔1.1,分流孔1.1向周围扩展形成内扩孔1.1.1和外扩孔1.1.2,上模进料面桥位1.2做成减压桥1.2的形式,分流孔1.1出料端的内扩孔1.1.1设置成“S”型1.3。上模1出料面模芯1.5设置成仿型材的大方头。上模1出料面采用沉桥1.4形式。分流孔1.1扩孔采用内外角度相同甚至内扩孔1.1.1角度比外扩孔1.1.2角度更小的形式。
参见图5~6,所述下模2,采用模仿型材的二级焊合室2.2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江顺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江顺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扣合式造口袋装置
- 下一篇:工业生产中脱硫石膏的添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