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9199.4 | 申请日: | 2007-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54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暐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用来连接集成电路元件的电连接器。
【技术背景】
日本特许专利申请公开第10-125426号揭示了一种连接集成电路元件用的插座,参照该专利图1、5及6,其包括一座体12,位于座体上的支持台46以及可旋转覆盖于支持台上的盖体62,其中支持台46用来搭载一集成电路元件100,支持台上具有供端子14插入的插设孔52,端子14可与所搭载的集成电路元件达成电性连接。盖体62上设有一可压接于集成电路元件100上的压接部68。当该插座处于闭合状态时,盖体62覆盖于支持台46上,压接部68压于集成电路元件100上,当向上旋转盖体62以使该插座处于打开状态时,集成电路元件100停留在支持台上,此时可手动或通过其它机械化设备将其取下,但由于芯片的周围具有其它用来限位的结构,供集成电路元件容纳的空间不大,不利于通过手动或其它机械化设备将集成电路元件取下,尤其是当集成电路元件位置较深或周边具有较多其它结构时,将使得该取出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困难,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便于集成电路元件取出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基座、容纳于基座中的端子、可旋转地覆盖于基座上方的具有一压接部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两侧设有至少一对扣持件、与扣持件相作用的弹性件及连接扣持件与压接部的转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电连接器可使得集成电路元件受夹持而随盖体自动取出,简化了操作过程,同时降低操作困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收容有集成电路元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框架、端子固持板、端子、基座及底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盖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盖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压接体与夹持装置夹持集成电路元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夹持装置夹持集成电路元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是组装于电路板(未图标)上,用来连接一集成电路元件2,其主要包括一基座3、装于基座3上的端子固持板4、架设于基座3上方的框架5、以及可旋转覆盖于框架5上的盖体6。端子固持板4上插设有端子7,端子7是通过插入端子固持板4而容纳于基座中。
基座3呈框型结构,其上下两侧分别装有端子固持板4和底板9,端子固持板4和底板9上分别开设有端子孔(未标示),供导电端子插入。
框架5呈框型结构,其覆盖于基座3上并形成一收容腔50。收容腔50包括其中部供集成电路元件容纳的容置区500和位于容置区四侧的取置区501。取置区可方便手动或其它设备操作将集成电路元件置入或取出。
盖体6通过一转轴(未图示)而连接于框架5上,其经旋转后可覆盖于框架5上。盖体6包括一框体60,位于框体中部的压接体61。框体60和压接体61可通过一插销62从侧面插入而将二者相连。压接体61进一步可分为基部610和压接部611,其中基部610与框体60位于同一平面内,压接部611呈棱台状结构,由基部610延伸形成,其设有一压接面6110和四侧的侧壁6111,其中一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两连接部612,每一连接部612上开设有一通孔6120,压接部611的中部形成一方孔613。当电连接器1呈闭合状态时,压接部611伸入到框架的收容腔50中。压接部61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夹持装置8,其分别包括一扣持件80、一扭转弹簧81、一连接扣持件和扭转弹簧的转轴82。其中,扣持件80包括一板体部800及板体部800两侧的连接部801,板体部800与集成电路元件相接触的前缘设有一楔形面8000,连接部801上分别开设有通孔802。扣持件80位于压接部的侧壁6111上两连接部612之间,并通过转轴82穿过相应通孔6120、802而将其连接于压接部611的一侧。扭转弹簧81套设于转轴82上,其两端分别设有与板体部800及压接部侧壁6111相抵接的抵持臂810、811。另外,盖体上装有一散热器10,其具有一位于压接部方孔613中并和集成电路元件相接触的接触面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91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