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9356.1 | 申请日: | 200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54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0 | 分类号: | H01R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类似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正经历着高速发展的时代,与之配套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电连接器组件,成为各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今业界使用的电连接器为了适应通讯设备趋于小巧轻薄的变化,尽量对电连接器的体型加以控制,但正由于此种控制,使得电连接器焊接时不易取放。电连接器在与电路板焊接时吸嘴没有吸取产品的位置,必须增加大面积的拾取板让吸嘴吸取,将产品放到位,焊接到电路板上后再拿掉拾取板。
现有的拾取板通常扣持在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两端。然,一方面,在产品取放过程中,该种结构的拾取板与电连接器组接不太稳固,拾取板容易脱落,另一方面,有些电连接器绝缘本体高度较小,容置于其内的导电端子高度较大,导电端子装配后容易出现歪斜的现象,从而造成电池不导通。
鉴于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得拾取板与电连接器组接稳固且可防止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歪斜,避免造成电池不导通。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组接于电连接器上的拾取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和插设于收容槽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卡持于绝缘本体内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补强板,其中,所述拾取板卡持于所述导电端子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插持在导电端子上的拾取板,一方面使得拾取板与电连接器组接牢固,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这种结构的拾取板可将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扶正,避免导电端子装配后会歪斜,造成电池不导通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拾取板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电连接器组件(未标示)包括电连接器100及组接于电连接器100上的拾取板4,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设有若干收容槽120的绝缘本体1和插置于收容槽12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卡持于绝缘本体1内用以焊接到电路板(未图示)上之补强板3,其中,所述拾取板4卡持于所述导电端子2上。
导电端子2大致呈“T”形板状,其包括焊接部20,自该焊接部20中部向远离焊接部20的方向延伸的固定部21及自该固定部21自由端延伸并突露于该绝缘本体1外的接触部22,所述焊接部20设有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焊接面201。所述固定部21两侧设有若干第一倒刺210。
绝缘本体1呈矩形板状,其包括顶壁11及与顶壁11相对的底壁12、所述底壁12上凹设有若干第一凹槽121,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0容置于该第一凹槽121内,自所述第一凹槽121中部凹设有若干收容槽120,该收容槽120与所述顶壁11贯通。所述导电端子2的固定部21卡持于该收容槽120内,所述第一倒刺210与收容槽120干涉配合。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壁12上设有若干凹孔122。
补强板3包括焊合部31及自所述焊合部31两侧弯折延伸的侧壁32,所述侧壁32自由端向远离焊合部31方向延伸设有与所述凹孔122对应的若干卡持臂33,所述卡持臂33侧缘设有至少一个卡持于所述凹孔122内的第二倒刺330。所述焊合部31进一步包括通孔34,该焊合部31与电路板焊接,用于增强电连接器100与电路板的抓板力。
拾取板4呈方体状,其包括水平部41、自水平部41一侧弯折延伸的前面42,与前面42相对的后面43及与水平部41相对的底面44。所述底面44上凹设有若干与导电端子2相对应的第二凹槽440,所述底面44中部设有凹部45,该凹部45与拾取板4的前面42和后面43贯通。设置凹部45目的在于将电连接器100焊接在电路板上后,便于拿掉拾取板4。所述第二凹槽440包括内表面4401,该内表面4401设有若干突出部4402,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2与该第二凹槽440通过该突出部4402干涉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93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向牵引机构
- 下一篇:带有蛋形扣的背囊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