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式蜗杆蜗条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9387.7 | 申请日: | 200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6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申广友;申广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堰市山河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16H19/02 | 分类号: | F16H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式 蜗杆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传动机构,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蜗杆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龙门铇床、龙门铣床都是以工作台往复直线运动实现机械切削加工的大型设备。该类机械的工作台传动机构,通常采用圆柱齿轮与齿条组成低速重载运动副,圆柱齿轮作定点回转运动,齿条在圆柱齿轮的驱动下作水平直线运动。尽管现有技术的传动机构简单,能够有效地驱动工作台作水平往复直线运动。但是,圆柱齿轮与直条状的齿条啮合时,仅有2~3只齿顺序啮合,传动机构所传递的转矩均由相啮合的齿承担,由于载荷相对集中在啮合齿面上,齿面间润滑油膜很难建立,重载荷下齿面易发生点蚀、磨损或胶合损坏,甚至发生断齿事故。现有技术由圆柱齿轮与齿条组成的传动机构缺点,直接影响龙门铇床、龙门铣床的传动精度、振动、噪声、负荷特性和工作可靠性。另外,现有技术的蜗杆传动用于传递空间交错的两轴之间的运动和转矩,由于龙门铇床、龙门铣床工作台下长度空间较大,宽度空间较小,不宜采用现有技术的蜗杆传动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齿同时啮合、承载能力大、齿间载荷分布均匀、传动平稳、传动精度高,齿间润滑条件好、无运动噪声,能够满足低速重载的螺旋式蜗杆蜗条传动机构。该机构中蜗杆作定位回转运动,蜗条与蜗杆啮合驱动所配工作台作水平直线运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螺旋式蜗杆蜗条传动机构,它包括回转结构和直线运动结构。所述回转结构含有壳体、基座、蜗杆、蝶形弹簧、轴、联轴节和电机。所述直线运动结构含有蜗条和工作台。所述回转结构中的壳体为敞口类容器,内蓄有润滑油,壳体用螺栓和销钉与基座固定连接。改进之处是:所述壳体内置轴上套装两只参数相同的蜗杆,蜗杆之间设有蝶形弹簧,轴的右端通过联轴节与电机连接。所述蜗条为定尺长条状构件,蜗条顺所配工作台长度拼接安装,蜗条光平面朝上与工作台底面贴合且用螺栓及销钉固定连接,朝下有螺旋齿的一面呈凹圆弧形与蜗杆啮合。
上述结构中,定位回转的蜗杆与蜗条啮合驱动工作台作水平直线运动,蜗条的运动方向与蜗杆的轴线方向相同。蜗条定尺长度为1~2m,按所配工作台行程长度拼接,蜗条之间拼接缝与轴线不垂直,所形成的夹角α等于所配蜗杆的螺旋升角λ,λ为2°~8°,蜗条端部的齿必须是完整齿形。蜗杆相对于轴的轴向位置浮动,预紧的蝶形弹簧推动左右两侧蜗杆与蜗条的齿面均匀接触。
本项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结构简单,零部件相对较少,摩擦副少,效率高;
2、蜗杆与蜗条全面啮合,多齿同时啮合齿间载荷分布均匀,齿面单位载荷小,齿面受损可能性少;
3、蜗杆下部整体浸在润滑油中,螺旋式的蜗杆具有螺旋面,蜗杆旋转时螺旋面携带润滑油与蜗条啮合,齿面间润滑条件好,摩损少;
4、螺旋式的蜗杆与蜗条啮合为无间断啮合,传动平稳,无运动噪声;
5、预紧的蝶形弹簧介于两只轴向位置浮动的蜗杆之间,自动调整蜗杆与蜗条的啮合间隙,传动精度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2为图1A-A剖面示意图。
附图3为蜗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堰市山河机械厂,未经姜堰市山河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9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握柄柔力球拍
- 下一篇:一种能拆卸针头的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