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帐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9776.X | 申请日: | 2007-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6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竹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竹山 |
主分类号: | E04H15/18 | 分类号: | E04H15/18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11400江苏省仪征市刘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帐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帐篷四周设有多个立杆,各立杆的上端与顶杆相连,下端与地杆相连,在相邻的两个立杆之间设置围帘,还可在各围帘上开设窗子,各围帘通过挂钩与相近的地杆、顶杆、立杆相固定,在各立杆的外侧设有撑杆布。现有的撑杆布与立杆采用尼龙子母扣的形式连接。
撑杆布的作用:一遮挡立杆,目的是在帐篷外看不到立杆;二由于立杆两边有围帘或门,撑杆布与围帘或门之间有较好的过渡。设计的目的是尽量达到外观平伏、抗风。但,由于立杆布质地较软,在使用过程中,撑杆布与围帘或门结合处不平伏,从外边会看到立杆,有风时撑杆布还会掀起,外观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提高撑杆布平伏、抗风的帐篷。
本实用新型包括地杆、顶杆,在地杆和顶杆之间连接有立杆,在相邻的立杆之间设置围帘,所述围帘的上、下、左、右四边分别设置篷圈眼,在围帘的上边各篷圈眼与顶杆之间分别连接挂钩,在围帘的下边各篷圈眼与地杆之间分别连接挂钩;在立杆的外侧布置撑杆布,撑杆布上缝接布条,在布条的两端分别缝接尼龙子母扣,所述布条圈绕在立杆上,各布条两端的尼龙子母扣相互扣接,在撑杆布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与相邻围帘的右、左边相适配的连接件。
通过以上设计,撑杆布的左、右两边与相邻围帘之间有较稳定的连接方式,加上原撑杆布的上、下两边与地杆、顶杆或顶布之间的上、下边的连接,实现了各撑杆布四边同时受边的稳定连接,这种稳固结合可提高撑杆布的抗风、防掀性能,外观平整、伏贴,与相邻的部分溶为一体,提高产品的品质。
为了方便生产、就地取材,方便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件为塑料扣,塑料扣扣接在相应的围帘的左、右边篷圈眼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撑杆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地杆1和顶杆2之间连接有四根立杆3、4、5、6,在立杆3、4之间设置围帘7,在立杆4、5之间设置围帘8,在立杆5、6之间设置围帘9。
其中,围帘7的上、下、左、右四边分别设置篷圈眼7-1,在围帘7的上边的各篷圈眼7-1与顶杆2之间分别通过三个挂钩10连接,在围帘7的下边的各篷圈眼7-1与地杆1之间分别通过三个挂钩10连接。
同样,围帘8的上、下、左、右四边分别设置篷圈眼8-1,在围帘8的上边的各篷圈眼8-1与顶杆2之间分别通过三个挂钩10连接,在围帘8的下边的各篷圈眼8-1与地杆1之间分别通过三个挂钩10连接。
在立杆4的外侧布置撑杆布11,撑杆布11上缝接两根布条12,如图2所示,在各布条12的两端分别缝接尼龙子母扣13、14,布条12圈绕在立杆4上,各布条12两端的尼龙子母扣13和14相互扣接,布条12的上边可采用高频焊焊接在顶篷15上。在撑杆布11的左、右两边分别缝接塑料扣16,在撑杆布11左边的各塑料扣16分别扣接与之相邻的围帘7的右边篷圈眼中,在撑杆布11右边的各塑料扣16分别扣接与之相邻的围帘8的左边篷圈眼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竹山,未经刘竹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97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源马鞍线轨迹锥形束CT精确重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打叶复烤烟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