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记忆合金温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0656.1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9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70 | 分类号: | F16K31/7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忆 合金 温度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尤其是有关记忆合金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记忆合金温度控制装置,一般由阀体、阀芯、偏置弹簧、记忆合金弹簧、阀盖等零部件组成,例如,中国专利号为03242816.2、名为一种液体温度控制阀门的专利文献就公开了类似结构,它存在以下缺点:阀芯前端装有一个活塞,结构复杂,动作传递环节多,动作不很准确;阀芯与弹簧挡板连为一体,弹簧挡板与阀盖内孔配合形成运动副,内孔加工长度长,精度要求较高;偏置弹簧有一段没有阀芯导向,运动稳定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稳定性好的记忆合金温度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记忆合金温度控制装置,包括阀体、偏置弹簧、记忆合金弹簧、阀芯杆和阀盖,阀体上设置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上设有滑孔,阀芯杆滑动支撑在滑孔中,偏置弹簧和记忆合金弹簧分别位于中间隔板的左右两侧且套装在阀芯杆上,偏置弹簧两端分别与阀芯杆上的左弹簧挡和中间隔板左侧相抵,记忆合金弹簧两端分别与中间隔板右侧和阀芯杆上的右弹簧挡相抵。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取消活塞,因此结构更简单,动作传递环节少了,动作更准确,制作也更简单;再由于阀芯杆和中间隔板不是一体,阀芯杆和中间隔板的滑孔形成运动副,滑孔加工长度短,因此精度要求也比较低,容易加工;还由于偏置弹簧和记忆合金弹簧完全套在阀芯杆上,因此弹簧的运动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于齿轮箱油量调节阀等的液体温度控制,还可用于消防火灾报警设备等的气体温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合金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另一种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应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合金温度控制装置,包括阀体1、偏置弹簧6、记忆合金弹簧5、阀芯杆4和阀盖2,阀体1上设置有中间隔板1-1,中间隔板1-1上设有滑孔1-1-1,阀芯杆4滑动支撑在中间隔板1-1的滑孔1-1-1中,偏置弹簧6和记忆合金弹簧5分别位于中间隔板1-1的左右两侧且套装在阀芯杆4上,偏置弹簧6两端分别与阀芯杆4上的左弹簧挡7和中间隔板1-1左侧相抵,记忆合金弹簧5两端分别与中间隔板1-1右侧和阀芯杆4上的右弹簧挡4-1相抵。
如图1、3所示,为了更好地给阀芯杆4导向,阀盖2的导孔2-1与阀芯杆4外周滑配。
如图3所示,为了给阀芯杆4的轴向移动限位,阀芯杆4移动时,右弹簧挡4-1的右侧面可与阀盖2左侧面相抵。
如图1、2、3所示,为了实现阀芯杆4的自对中和自适应,降低安装和加工精度要求,阀芯杆4的工作端4-2头部呈锥形。
如图2、3所示,为了更好地感知液体或气体的温度,阀体1是敞开型结构。
如图1、2、3、4所示,为了便于安装,阀体1底部具有连接法兰1-2,连接法兰1-2上开有若干连接孔1-2-1。
如图5所示,阀盖2端部也可以具有连接座2-2,连接座2-2上开有若干连接孔2-2-1。
如图1、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高速齿轮箱油池或其它液体容器时,可以通过螺钉8将连接法兰1-2固定在油池或液体容器的底板9上,也可以通过螺钉8将阀盖2的连接座2-2-1固定在油池或液体容器的挡板10上,将阀芯杆4右端头部对准油池或液体容器内的挡板10上的通路10-1,在油池或液体容器内温度较低时,记忆合金弹簧5不动作,通路10-1呈导通状态,使挡板10两侧的油或液体连通;当油池或液体容器内温度超过记忆合金弹簧5的动作温度后,记忆合金弹簧5开始动作,阀芯杆4向右移动,其右端头部进入挡板10上的通路10-1,堵塞通路10-1,使挡板10两侧的油或液体不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6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