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0737.1 | 申请日: | 200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6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4 | 分类号: | H01R12/14;H01R13/629;H01R13/631;H01R13/6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卡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指一种可组装至电子设备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为了满足电子设备的不同需要,出现了各种新型电子卡连接器,但人们对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需求无疑是对各种电子零部件及其组件的挑战,当然电子卡连接器也不例外,于是各种减小电子卡连接器体积的设计应用而生,其中将若干电子卡连接器堆叠的设计即为其中的一种改进,同时为了有效提高信号传输质量且方便组装,利用转接设备将电连接器组件与电路板连接的方式也应用而生。
与此相关的技术可参阅中国专利公告第2520011号,其揭示了一种由不同电连接器堆叠而成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借助转接板将电连接器组件的讯号转接至相应电气设备。构成电连接器组件的上下层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均插入转接板的焊孔,而后再将导电端子与焊接板焊接。然,此种转接方式较为复杂,因其涉及各端子之对正,对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不利于大量生产。
因此,有必要改善电连接器的转接方式,利于大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容至少两种不同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用于降低生产及组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呈堆叠设置之第一电子卡连接器与第二电子卡连接器,在第一电子卡连接器上设有用于退出收容于第一电子卡连接器与第二电子卡连接器的电子卡的第一退卡机构与第二退卡机构,第一退卡机构与第二退卡机构呈并排排列,第一电子卡连接器与第二电子卡连接器内分别设有若干第一导电端子与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的数量与分布方式不相同,且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均设有接触部,其中,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转接机构,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及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收容于转接机构的两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直接通过转接机构将不同电子卡连接器的信号转接,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及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如图4所示电子卡连接器的另一角度部分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与图3所示,该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电子卡连接器1、与第一电子卡连接器1呈堆叠设置的第二电子卡连接器2、转接器3及固定部4,其中,转接器3与固定部4构成转接机构5。
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第一电子卡连接器1设有第一遮蔽壳体11、第一绝缘本体12、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3。其中,第一遮蔽壳体11包括基板111、由基板111两侧延伸形成的侧板112及借助基板与侧板界定形成的用于收容第一电子卡(未图示)的第一收容空间10,该第一收容空间10设有供电子卡插入的开口(未标示),开口所在端为后端,与后端相对一端为前端,在第一收容空间10内收容有导引部14,其将收容空间分割成较窄的前端与较宽的后端,第一绝缘本体12设在第一电子卡连接器1的较窄前端,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3部分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2,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3组合排列后,其宽度小于第一遮蔽壳体11的前端宽度。第一导电端子13包括沿电子卡插入方向延伸出第一绝缘本体12形成的第一水平部131及自第一水平部131弯折形成之的第一接触部132,该各第一接触部132之间距为第一间距。另,第一绝缘本体12与导引部14相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长槽120与第二长槽130,其中,第一长槽120与第二长槽130为并排设置。
第二电子卡连接器2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3、第二遮蔽壳体21、塑料壳体22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23的第二导电端子24,上述构件形成一收容第二电子卡的第二收容空间20。其中第二导电端子24包括与电子卡接触部相对应分为两排对称设置的弹性接触部(未标号),第二导电端子24延伸出第二电子卡连接器2的部分呈一排排布,其形状与第一导电端子13相似,包括先沿电子卡插入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水平部241及自第二水平部241垂直电子卡插入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二接触部242,各第二接触部232之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一接触部132与第二接触部242形状相同,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