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数据跳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1022.8 | 申请日: | 200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8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红;韦祖国;杨红蕾;邱伟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1/11 | 分类号: | H01R11/11;H01B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1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数据 跳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通信设备、模块化配线架等场合连接用的电缆数据跳线。
背景技术
跳线(Patchcord)通常用作连接集线器(hub)及配线架、工作站与通讯模块。传统电缆数据跳线的缆线本体由铜线、包覆住铜线的绝缘外皮所组成的柱状直线式结构,如图1所示,在缆线本体1的两端再配上连接端子2即形成现有的电缆跳线,在布线的时候,该种直线式电缆跳线比较占用空间,且此种跳线伸缩不灵活,布线也较不方便,如计算机网线的布线,布线后,各种数据跳线堆积缠绕,杂乱无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占用空间较小、可伸缩自由的电缆数据跳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跳线,包括缆线本体、固定连接在缆线本体两端的连接端子,所述的缆线本体至少部分呈螺旋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缆线本体部分呈螺旋状,使得缆线本体的伸缩比较自如,布线的时候可以在最不占空间的情况下放下适合长度的数据跳线,且螺旋卷曲电缆受力不会因被拉长而增加,大大增强了数据跳线的使用性能、可操作性,此种数据跳线尤其适合于家庭或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网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电缆跳线的形状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跳线的形状示意图;
其中:1、线缆本体;2、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如图2所示的电缆跳线,由缆线本体1、设置在缆线本体1两端的连接端子2组成,缆线本体1包括数据传输用铜线、包覆住铜线的绝缘外皮(图中未显示),此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缆线本体1呈螺旋状,类似于螺旋卷曲电话线式设计,这使得布线工作更加灵活,可以在最不占空间的情况下放上最适合的长度的该数据跳线,缆线本体呈螺旋状比呈直线状更节省地方,其能够伸缩自如,而且比较卫生,不至于拖到地上。此外采用螺旋卷曲设计,电缆受力不会因缆线本体被拉长而增加,大大增强了数据跳线的使用性能、可操作性,为通讯设备、模块化配线架实现快速互连,特别适合于家庭或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网线使用,美观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0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断路器的保护装置
- 下一篇:药物缓释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R 导电连接;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连接装置;集电器
H01R11-00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开的连接位置用来或可能用来使导电部件互连的各连接元件,例如: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某些其他电线;接线柱或导电部件;接线盒进行电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
H01R11-01 .以其连接位置之间导电互连的形式或安排为特点区分的
H01R11-03 .以各连接元件上连接位置的类型或以连接位置与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类型为特征的
H01R11-11 .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其他电线、端子或导电部件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或抽头部件
H01R11-12 ..终接于环、钩或叉的端接片
H01R11-16 ..终接于焊头或插座的端接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