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放式炼胶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1055.2 | 申请日: | 200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71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剑平;王志芳;边小荣;周正杰;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武进协昌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30 | 分类号: | B29B7/30;B29B7/58;B29B7/72;H02P5/74;H02P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房士铭 |
地址: | 21316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炼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胶机,特别涉及一种开放式炼胶机。
背景技术
在橡塑机械行业广泛使用的开放式炼胶机,前后两个辊筒是以不同的线速度(固定速比)相对回转的,胶料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拉入两个辊筒之间,随着两辊间隙的缩小,使胶料受到强烈地挤压与剪切,橡胶大分子在机械断链的同时发生氧化断链,从而增加可塑度,达到炼胶的目的。
目前使用的开放式炼胶机,具有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机、减速装置、一对炼胶辊筒、皮带传动机构和一对速比齿轮。后辊筒的一端固定有从动带轮、另一端固定有一只速比齿轮;前辊筒的一端固定有另一只速比齿轮且与后辊筒上的速比齿轮相啮合。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减速装置的动力输入件动配合,减速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带轮,主动带轮通过皮带向固定在后辊筒上的从动带轮传的动力,后辊筒通过相互啮合的一对速比齿轮向前辊筒传的动力。而对于闭式集中传动开炼机来说,其电机通过大型闭式齿轮减速器和万向联轴器直接带动前、后辊筒以一定的速比回转。这种结构取消了驱动齿轮和速比齿轮,代之以大型闭式齿轮减速器。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专门用于破胶的开放式炼胶机(简称破胶机)与上述结构略有不同,由于破胶工艺对速比的要求不很严格,这种传动布置省略了前后辊筒之间的速比齿轮,前后辊筒之间的速比由前后辊筒与胶料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速比变化不定,称为自由速比。
前述各种传动布置除破胶机外,均可以有效地保证前后辊筒之间的速比恒定,但胶料或工艺需求发生变化时,则不能方便地对前后辊筒之间的速比进行调整。对于破胶机来说,其传动布置虽然由于速比要求不严格,采用了自由速比,但这种状态下前后辊筒之间的速比完全由辊筒与胶料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不能得到准确控制,一旦胶料或工艺需求发生变化,根本无法调整。
随着橡塑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再生胶和再生胶粉生产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类生产工艺不断进行试验和改进,取得新的突破,使得生产工艺对辊筒速比的需求不再一成不变。这些发展对橡塑机械特别是开放式炼胶机提出了新的要求,前后辊筒之间无法准确、即时调整的固定速比或者自由速比已不能满足生产工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中可方便调整前后辊筒之间速比的开放式炼胶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炼胶机具有机架、电机、电路装置、齿轮减速器、一对固定有轴承的炼胶辊筒和一组辊筒轴承座;机架具有左支架、右支架和底座;左支架和右支架固定在底座上而构成支架;电机和齿轮减速器固定在底座上,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各安装两个辊筒轴承座;炼胶辊筒分为固定有轴承的前辊筒和固定有轴承的后辊筒,前辊筒和后辊筒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于左支架上的相应的辊筒轴承座上和固定于右支架上的相应的辊筒轴承座上、且前辊筒和后辊筒相对平行设置;其结构特点是:电机有两个,且均为变频调速电机,它们是第一变频调速电机和第二变频调速电机;齿轮减速器也有两个,它们是第一齿轮减速器和第二齿轮减速器;第一变频调速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联接第一齿轮减速器,第一齿轮减速器再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联接到前辊筒;第二变频调速电机通过第二联轴器联接第二齿轮减速器,第二齿轮减速器再通过第二万向联轴器联接到后辊筒;电路装置具有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调速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变频器控制电路以及三相电源输入开关;第一变频器的电源端子和第二变频器的电源端子分别通过相应的主电源电线与三相电源输入开关的电源输出端相连;第一变频器的电机端子与第一变频调速电机的电源端相连;第二变频器的电机端子与第二变频调速电机的电源端相连;调速控制电路跨接在第一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器之间;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三相电源输入开关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变频器控制电路的电源端相连;变频器控制电路的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相应端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武进协昌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武进协昌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0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咖啡可乐饮料组合物
- 下一篇:复合储氢材料及与其相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