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轴输出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1824.9 | 申请日: | 200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5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眭凡;张智敏;柯贤圣;朱元文;王顺发;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大力液压马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C2/22 | 分类号: | F03C2/22;F04C2/10;F15B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2127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 轴阀配流 摆线 液压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摆线啮合副实现液压能向机械能转换的摆线液压马达,尤其是一种通过双轴输出动力摆线液压马达,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摆线液压马达既是常用的液压驱动装置,也是实现液压能转换成机能量的常用液压执行装置。摆线液压马达具有体积小、单位功率密度大、效率高、转速范围宽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类装置的基本结构是体壳或后盖上制有进液口和回流口,一端装有摆线针轮啮合副和配流机构,配流机构可以放置在摆线啮合副前或后,一般在前(体壳一侧)为轴阀配流,在后(后盖一侧)为平面配流,另一端装有输出轴。摆线啮合副的转子通过内花键与联动轴一端的外齿轮啮合,联动轴的另一端与输出轴传动衔接。工作时,配流机构使进液口与摆线啮合副的扩展啮合腔连通,并使摆线针轮副的收缩腔与回流口连通。结果,压力液体从进液口进入体壳或后盖后,进入摆线啮合副形成的扩展啮合腔,使其容积不断扩大,同时摆线啮合副形成的收缩啮合腔中液体则从回流口回流;在此过程中,摆线啮合副的转子被扩展啮合腔与收缩啮合腔的压力差驱使旋转,并将此转动通过联动轴传递到输出轴输出,从而实现液压能向机械能的转换。与此同时,配流机构(轴阀)也被联动轴带动旋转,周而复始的不断切换连通状态,使转换过程得以延续下去。
现有的轴阀配流的摆线液压马达均为单轴输出形式,随着马达承压等级的提高,整体朝结构紧凑的方向发展,其中又以6、7齿结构居多(例如镇江液压件厂有限公司的BMP、BMR型等)。检索发现,专利号为CN20032011078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液压马达,采用8、9齿摆线副结构,有利于减小速度误差。但其整体结构较大,配流阀套和输出轴连接由径向设置的销定位实现,不仅结构不紧凑,而且长度较长,不适于空间位置狭小的场合。
对于需要两个不同方向运动输出的场合,采用以上现有技术,要么需要配置两台液压马达,要么需要设置换向传动机构,均需占据较大空间。因此,现有技术无法满足空间狭小场合需要两个不同方向运动输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改进,提出一种双轴输出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从而以紧凑的结构,实现双向动力输出,满足狭小空间不同方向运动输出的需求。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轴输出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包括体壳和定子,所述体壳后端与定子的前端相互固连,所述体壳中支撑有从其前端伸出的输出轴,所述定子中装有与之构成摆线针轮副的转子,所述输出轴与体壳之间构成轴配流机构,所述输出轴中部的内花键与联动轴前端的外齿啮合,所述联动轴后端的外齿与转子中内花键的前段啮合,其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后体壳、后输出轴以及后联动轴,所述定子的后端与后体壳固连,所述后体壳中支撑由其后端输出的后输出轴,所述转子中内花键的后段与后联动轴前端的外齿啮合,所述后联动轴后端的外齿与后输出轴的内花键啮合。
这样,摆线针轮副中转子的旋转可以同时代动前、后输出轴转动,从而输出相反的运动。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一套液压-机械能转换机构实现双向运动输出,因此结构十分紧凑,可以满足狭小空间的安置需求,扩大了液压马达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含有前盖1,螺钉2,轴承挡圈3,单向阀4,体壳5,前隔板6,定子7,后隔板8,转子9,螺柱10,后体壳11,密封圈12、18、23,孔用挡圈13,后盖14,后输出轴15,轴承16,螺母17,轴向轴承19,径向轴承20、22,联动轴21,轴封24,防尘圈25,输出轴2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双轴输出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如图1所示,体壳5的后端通过前隔板6与定子7的前端相互固连,体壳1中支撑有从其前端的前盖1中伸出的输出轴26。定子7中装有与之构成摆线针轮副的转子9。输出轴26与体壳5之间的流道形成轴配流机构。输出轴26中部的内花键与联动轴21前端的外齿啮合,该联动轴后端的外齿与转子9中内花键的前段啮合。此外还包括后体壳11、后输出轴15以及后联动轴。定子7的后端通过后隔板8由紧固件与后体壳11固连,该后体壳中支撑由其后端输出的后输出轴15。转子9中内花键的后段与后联动轴前端的外齿啮合,后联动轴后端的外齿与后输出轴15的内花键啮合。
此外,本实施例还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大力液压马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镇江大力液压马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8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3C 液体驱动的变容式发动机
F03C2-00 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F03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一元件具有相同齿数或相同数量的齿的等同物
F03C2-08 . 相互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工作元件的啮合与齿轮传动相似
F03C2-22 .内轴式的,配合工作元件在啮合处具有相同方向的运动,或配合工作元件中的1个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较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3C2-24 .反啮合式的,即各配合运转元件在啮合处具有相反方向的运动
F03C2-30 .具有F03C 2/02,F03C 2/08,F03C 2/22,F03C 2/24各组中两个或多个组所包含的特点,或具有这些组中的1个组所包含的与配合工作元件之间的其他形式的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