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电线路水平摇杆式防导线舞动动力减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2053.5 | 申请日: | 200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28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钢;孙渭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钢;孙渭清;南京康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地址: | 43007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线路 水平 摇杆 导线 舞动 动力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送线路配件,尤其是一种输电线路防舞减振器,具体地说是一种输电线路水平摇杆式防导线舞动动力减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500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每相均采用2~10根子导线,导线之间采用间隔棒使之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由于受风力、雪、冰等的影响,导线会产生舞动,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舞动措施,采用在子导线间隔棒上安装重锤就是一种最常见的防舞措施之一,如加拿大式的失谐摆锤防舞器和日本式的阻扭铰防舞器就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防舞产品,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开发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防舞减振产品,如申请人于2005年申请的申请号为200520074058.7的防舞减振器就是在总结了加拿大和日本产品缺陷的基础上设计的新颖防舞减振器,但这些防舞减振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它们所配装的重锤都已超出了子导线所包络的范围,其表面易产生电晕,易产生无线电干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防舞减振器易产生电晕的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既能有效防舞减振,又不产生电晕的输电线路水平摇杆式防导线舞动动力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电线路水平摇杆式防导线舞动动力减振器,包括间隔棒框板2,该间隔棒框板2是安装有间隔棒夹头3,子导线1穿装在间隔棒夹头3中,其特征是在子导线1的包络范围之中、所述的间隔棒框板2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重锤7,重锤7安装在水平摇杆8的一端上,水平摇杆8的另一端铰装在间隔棒框板2上,所述的水平摇杆8还至少连接有弹簧筒4,5,6中的一个;在水平摇杆8和/或间隔棒框板2上还设置有限位凸台10。
所述的弹簧筒4的一端与水平摇杆8安装重锤7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间隔棒框板2的上端相连。
所述的弹簧筒5的一端与水平摇杆8安装重锤7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间隔棒框板2的下端相连。
所述的弹簧筒6穿过间隔棒框板2,它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水平摇杆8上的连接块11相连。
在所述的间隔棒框板2中安装有铰轴9,水平摇杆8与间隔棒框板2相连的一端铰装在铰轴9上。
所述的子导线1的数量为2~10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既能在效地抑制子导线的舞动问题,同时又通过使重锤在子导线所形成的包络空间中舞动而解决了重锤电晕的问题,结构更为简单,经过一定的计算,使弹簧重锤质量系统的固有频率与导线振动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似但相位相差180度,能有效地抑制、消除舞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输电线路水平摇杆式防导线舞动动力减振器,包括间隔棒框板2,间隔棒夹头3固定在间隔棒框板2上,子导线1穿装在间隔棒夹头3中,如图2所示,图2中子导线1的数量为四根(也可为2~10根之间的任意数),它均匀布置在间隔棒框板2的四个角上,在子导线1之间,所述的间隔棒框板2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重锤7,重锤7应位于子导线1的包络线范围之中,即当重锤7在舞动时其最远点不超过所有子导线围成的框线中,每个重锤7均通过各自的水平摇杆8、弹簧筒4,5与间隔棒框板2相连,其中弹簧筒4,5的一端与重锤7相连,它们的另一端分别与间隔棒框板2的上、下边框相连,水平摇杆8的一端与重锤7相连,它的另一端铰装在铰轴9上,铰轴9安装在间隔棒框板2中,在水平摇杆8或间隔棒框板2上设有限位凸台10,弹簧筒6的两端穿过隔棒框板2后分别与对应的水平摇杆8上的连接块11相连,如图1所示。
具体实施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弹簧筒4、5、6进行选择,既可以像图1所示的全部采用,也可以仅采用其中的一个或二个并采用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实施。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钢;孙渭清;南京康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王钢;孙渭清;南京康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