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装制动盘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2504.5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3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阙红波;钱坤才;郭晓晖;郭立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2 | 分类号: | F16D65/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125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机车车辆的轴装制动盘。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给列车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制动盘作为列车制动的执行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制动系统的性能。目前国内160km/h以下的列车采用铸铁制动盘,而在速度200km/h以上的列车上,铸铁制动盘的热容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使用锻钢制动盘。目前国内锻钢制动盘使用较少,国内开发的锻钢制动盘主要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应用于“中华之星”等一些试验性质的动车组上。
目前使用的轴装制动盘,主要由盘毂、盘体、隔圈等部件组成,其中盘毂和盘体通过紧固件连接。盘体为1块或两块,它使得制动盘在磨耗到限后更换不方便,需要外力将盘体击碎或推出车轮;盘体只分布在盘毂的单侧,使得制动盘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径向变形,并且使螺栓的受力情况不好;盘体为不带散热筋或内部分布散热筋的结构,使得制动盘的散热性能不高,更容易产生热裂纹等缺陷;紧固件为螺纹直径为M14以下的螺栓,使得螺栓的刚性不强;隔圈为一件,并且不带翻边,使隔圈加工需要更高的精度,并且隔圈不能起到防止紧固件松动的作用;制动盘不带散热筋或内部分布散热筋,使得制动盘散热性能降低,并使得制动盘散热筋的加工较难,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不易保证,也影响制动盘的动平衡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制动盘的散热面积、抗热裂性能佳,便于更换的轴装制动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装制动盘,包括盘毂、盘体和隔圈,盘体与盘毂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盘体由若干盘体块构成,盘毂两侧各布置至少2件盘体块,盘体块背面具有散热筋。
盘体块为4件,在盘毂两侧各布置2件。
所述的紧固件为高强度螺栓和螺母。
隔圈为两件,分布在盘毂的一侧,每件均为半圈。
隔圈有翻边。
盘体块上散热筋的截面形状呈梯形状,且散热筋底部与盘体块的摩擦片相邻处有圆角。
盘毂每一侧相邻的盘体块之间通过定位销相互定位。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盘体为多块,使得轴装制动盘在磨耗到限后的更换十分方便,只需要松开紧固件,换上新的轴装制动盘盘体即可;盘体分布在盘毂的两侧,使得紧固件的受力情况良好,并使得盘体在受热情况下径向变形很小,使轴装制动盘不需要添加特殊结构消除径向变形应力,并使连接紧固件不受剪切变形;每件盘体块的背面布置散热筋,使得轴装制动盘的散热面积大大增加,并使轴装制动盘强度大大增加,大大提高轴装制动盘的热容量,提高盘体的抗热裂性能;紧固件最好为螺纹直径在M24以上的高强度螺栓,不但保证了制动盘连接的可靠性,还使制动盘能通过螺栓更好的定位,提高了轴装制动盘的动平衡性能;隔圈最好为两件,在隔圈内圆处有翻边,使得隔圈在制动过程中不会因轴装制动盘热变形而产生拉应力,破坏隔圈,翻边还能防止紧固件转动,不但使轴装制动盘安装方便,还能起到防松的作用;盘体块的背面分布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散热筋,使得散热筋适合于锻造加工,并具有很好的强度和散热性能,而且还使由于散热筋加工所引起的制动盘动不平衡量很少,大大提高了轴装制动盘的动平衡性能;盘毂每一侧的盘体块之间通过定位销相互定位,不但使轴装制动盘的组装精度更高,还使得轴装制动盘两片之间相互联系,消除了轴装制动盘受热变形后单侧相邻两件盘体块接缝间的高度差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装制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盘体块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隔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沿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轴装制动盘,包括盘毂1、盘体2和隔圈3,盘体2与盘毂1通过紧固件4固定连接,盘体2由若干盘体块2-1构成,盘毂1两侧各布置至少2件盘体块2-1,盘体块2-1背面具有散热筋2-1-1。
如图1、2所示,盘体块2-1为4件,在盘毂1两侧各布置2件。盘体块2-1也可以为4件以上,例如在盘毂1两侧各布置3~6件盘体块2-1。
如图1、2所示,所述的紧固件4为高强度螺栓4-1和螺母4-2。
如图1、2所示,隔圈3为两件,分布在盘毂1的一侧,每件均为半圈。
如图1、2、4所示,隔圈3有翻边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5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