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2547.3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4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翁雪元;李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雪元;李虎林 |
主分类号: | E04C2/38 | 分类号: | E04C2/38;E04D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兵 |
地址: | 215128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所用的双T板,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的结构改进,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厂房屋面建筑采用传统的人字架结构并放置瓦片,但对较大较长的厂房则无能为力;也有采用屋顶混凝土现浇,但工时较长,浪费成本;也有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的报道,如采用1.5X6m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纵向支承在屋架或钢筋混凝土屋面梁上,并在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的断面型式的基础上,二侧增加外挑翼缘,同时纵肋断面宽度及高度增加,则形成由二条垂直梁及水平顶板组成的预应力双T板的断面型式,由于是横向支承,这样可取消屋架或屋面梁,做到板梁合一,使厂房内部更宽敞,同时施工吊装更方便。专利号:200420079746.8,实用新型名称: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公开了一种2.4m宽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的结构,所述梁与水平顶板衔接处由形成三角支撑的折边过渡。申请人从使用厂家的反馈意见并结合力学理论反复对照研究后认为:对于超宽度如3m宽的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其三角支撑的折边,可能因为表面接壤处有折边凹凸结构,导致折边的地方粗糙,长期下去,易造成水份从粗糙的细缝中渗透,产生钢筋铁锈,最后影响双T板的质量。因此不能满足人们对该产品所提出的质量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设计巧妙、保证质量的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结构断面为二条垂直梁和水平顶板,呈双T形,其不同之处为垂直梁与翼缘底板连接处用抛物线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通过抛物线这种设计巧妙,消除了折边凹凸结构的缺陷,从而满足了翼缘根部由于悬臂加大弯距增加所需的强度,有效地保证了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1、顶板;2、垂直梁;3、抛物线;4、翼缘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从附图中可以看出,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结构断面为二条垂直梁2和水平顶板1,呈双T形,宽度为3m,在垂直梁2外侧边从顶板1面向下125mm为抛物线方程的座标原点,同时确定距垂直梁2中心线250mm处为抛物线3与翼缘底板4直线段交点,则该点的x轴座标为250mm减去1/2梁宽,y轴125mm减去板厚,把上述数值代入y=2px抛物线方程,得出p值,然后按抛物线方程y=2px,就可求出距离原点x处的y座标值。对此按上述建立的抛物线方程得出的翼缘根部各部位板厚均能满足翼缘的强度及刚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实施形式,凡采用悬挑端根部底面与垂直梁外侧抛物线过渡的截型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雪元;李虎林,未经翁雪元;李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5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