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2906.5 | 申请日: | 200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4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利;苏聘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6 | 分类号: | H01R13/506;H01R1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改进的内架配合结构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源连接器在居家生活中,随着电器多元化而使用需求提升,各种电器的电源主要是通过电线及电源连接器来接收与传送而来,因此各种电源连接器也受到生产与研发者的进一步重视。一般电器插头有二极导电端子或三极导电端子,置线作业时,先将芯线置于导电端子的置线槽内,再将导电端子末端以端子压着机夹卷型态压着电线的芯线,然后将导电端子插置于内座体,以此二次加工方式形成导电端子与电线设置于内座体形成初步固定后的半成品,再将其置入模具,经射出成型完成一具有插头盒的形状。三极电源插头在使用上因较具安全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一般电器中。
一种电源连接器被公开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446564Y号所示,其揭示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内部承座,其主要包括一个上盖与一个可与上盖组合的下盒;上盖的端壁设有数个供端子穿过的穿孔;下盒孔道的前缘形成一厚壁,厚壁底部形成一个凹陷槽;上盖的端壁底部向内延伸一个钩板,钩板末端为一个向上的钩缘;钩板可在上盖与下盒组合时,穿入凹陷槽,并以钩缘弹性抵于厚壁的内侧面,形成卡钩状态。由于上述厚壁底部的凹陷槽太深,导致外模包覆成型后凹陷槽处的塑胶会缩水而包覆体外层凹陷,同时,钩板上的钩缘结构在与凹陷槽插入配合时需要很大的插入力而致组装便捷度下降。因此,确有必要对电源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源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内架配合结构的电源连接器,其能够使成型于内架外的包覆体不易变形,并方便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相互组装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及收容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组装后形成的空间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第一本体包括形成有呈三角对应关系的插孔的板体,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具有开槽,该开槽内设有楔块,所述第一本体的板体设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内侧形成有凹陷,所述楔块卡入所述凹陷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源连接器具有改进的内架配合结构,其能够使成型于内架外的包覆体不易变形,并方便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内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内架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内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源连接器内架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是沿图2中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该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1、与第一本体1相互配合的第二本体2、若干端子3、与端子3电性连接的线缆(未图示)及包覆体(未图示),其中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相互组装而形成连接器的内架。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第一本体1的横截面为梯形,并界定有上平面12及向外倾斜的斜面13。第一本体1在中央位置具有一凹槽11,凹槽11两侧的第一内壁111位于凹槽11后部,其前部具有使凹槽11变窄的第二内壁112,第一内壁111上相对设置有滑槽1112,该滑槽1112后部的末端设有倒角1113。第一本体1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嵌合部15,第一本体1的前侧边向下延伸有一板体14,该板体14上设有呈三角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矩形插孔141、142、143,第三插孔143位于板体14的上方中间位置且与凹槽11相通,第一、第二插孔141、142分别位于板体14的下方两侧位置,通孔144位于第三插孔143的正下方,在通孔144与第三矩形插孔143之间设有稍宽的开孔146。板体14的内表面140相对于凹槽11上方设有一突出部145,该突出部145内侧形成有一凹陷1451,且该凹陷1451与通孔144相连通。同时,板体14的内表面140上相对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插孔141、142、143对应设置有矩形框体148,这些框体148的内表面与对应插孔的内表面共面。位于中间的框体148与突出部145之间形成有凸块147,该凸块147与对应框体148及突出部145均相连,且凸块147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起1471。上述开孔146与凸块147相对设置,但开孔146并未完全贯穿板体14上的凸块14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9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块及其固定结构
- 下一篇:制冷系统中多个部件的速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