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热熔膜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2959.7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0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春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34;B32B7/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91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热熔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改善汽车部件通气污染性的复合热熔膜,具体地属于汽车内饰件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整车行业和汽车部件的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汽车整车对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汽车部件具体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和明确。通气污染性就是其中一种特别提出的性能要求,该性能要求评价在部件通气状态下表面吸附杂物后对表面的污染程度,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大面积的沾污;二级为相对大面积的沾污;三级为沾污很清晰,但不很显著;四级为发现些微的沾污,但不清楚;五级为完全没有沾污。汽车内饰件中顶篷材料对通气污染性的要求较高。顶篷材料由面料、玻纤、聚氨酯(PU)、热熔膜和无纺布加热压制而成,在不影响部件其他性能的条件下,改善热熔膜是提高通气污染性的较有效和简单的方法之一。一般来说,制作顶篷的热熔膜都是单层相同材质的,热熔膜的功能主要为粘结面料和基材或其它物质,但是在保证粘结性的同时热熔膜加热熔融收缩,会形成很多微孔,通气污染性降低。如何平衡所选择的热熔膜的粘结性与通气的污染性,这对汽车内饰件的制备及性能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复合热熔膜,在保证粘结性的同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单层热熔膜通气污染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在上层聚乙烯膜与下层聚乙烯膜中间夹一层聚酰胺膜,经热压形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比单层的热熔膜材料具有更优的通气污染性;压制成型温度可以控制在材料熔点温度范围内,温度区间增大,有利于改善工艺和提高热熔膜的应用范围;这种设计有比较强的通用性,改变每层的成分所制得的热熔膜,使用温度也会发生变化,应用范围也就相应改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将聚乙烯膜(PE)和聚酰胺膜(PA)材料制成一种多层复合热熔膜结构,采用在上层聚乙烯膜1与下层聚乙烯膜3中间夹一层聚酰胺膜2,经热压形成一体。
所述的聚乙烯膜厚度为:0.05-0.15mm。所述的聚酰胺膜厚度为:0.15-0.3mm。通过上述压制的复合热熔膜,上下表面PE熔融具有粘结性,中间聚酰胺膜材料未熔融,可提高通气污染性能。因此这种复合结构不仅保证了热熔膜的粘结性,也提高了通气污染性。
将面料、玻纤、聚氨酯(PU)、热熔膜和无纺布按一定顺序和工艺,在195±10℃压制成型,制得顶篷材料。截取部分材料作为样品,调节环境空气与抽气室之间的压力差为19.6Pa,点灯40秒,鼓风120秒,测得通气污染性指标为4~5级(数据改变),符合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春,未经刘明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9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及其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保暖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