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牙齿美白新型牙托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3729.2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7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音特;周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派克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9/06 | 分类号: | A61C19/06;A61C5/00;A61C7/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33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齿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牙齿的美容、保健及医疗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牙齿美白的牙托。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形象越来越重视,更多的人开始注重牙齿的美白,牙齿美白已经成为脸部美容时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最常用的牙齿美白方法是美白剂化学疗法,这种方法是先将美白剂涂抹在牙托上,再把牙托放入治疗者的口中,让治疗者咬合牙托,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沉积在牙齿表面的有色物质,从而达到美白的功效(参见美国专利US 5573399A、US 6354837B1)。
目前市面上美白剂化学疗法一般有家用型和专业型两种,其中,家用型方式通常采用一个通用的“均码”型牙托,使用时先把美白凝胶涂到牙托上,再把牙托放入口腔内并咬合牙托,然后通过美白凝胶去除牙齿表面的有色物质。这种方式使用简便,但是存在以下缺陷:1、牙托虽然具有一定弹性,但是很明显它不可能完全按照使用者牙齿的轮廓塑形(实际上所谓的“均码”型牙托是不可能与每个人不同尺寸的牙齿拱形相衬并达到紧贴接触的),这样,凝胶就不可能全部粘附在牙齿上,即无法均匀地粘附在牙齿上,结果,某些牙齿会比其它的漂得更白,造成一种不均匀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比原先的状况更令人不愉快;2、牙齿美白通常要用到氧化性凝胶,目前的美白凝胶一般含有过氧化脲或过氧化氢,而美白的过程通常需要持续使用美白凝胶一段时间,就是要将牙托戴一段时间,由于许多使用者会因为使用不舒适而很快将牙托取下或断断续续使用,结果时常造成效果不佳;3、许多人在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对凝胶用量缺乏限制,在咬合后由于牙托与牙齿的贴合度不够,美白凝胶可能会溢出而渗漏入使用者口中,从而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4、使用者口中的口水可能会渗入牙托而稀释凝胶,从而使美白效果下降,一个成功的美白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口水的控制,较便宜的牙托在使用中会很不舒适并且有很多口水,因此效果就明显下降了。
另外有种由佳洁士公司生产的牙齿美白带也是另一种家庭型的产品,它将牙托改为美白带,粘贴在牙齿上,这样使用较为方便且使用者在美白过程中也比较舒适,但尽管如此,由于采用的是粘贴的方式,限制了美白凝胶的使用量,并且由于不便于储存等因素,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脲的浓度往往不够,导致美白效果同样不是很好。
比家用型更有效的专业方法是在牙科诊所周期性地使用美白凝胶。使用方法是先制作一个藻酸盐牙模,然后制作一个石膏模型,牙科诊所通过这个印模用EVA片材制作一个定制牙托,再修剪这个牙托,使其与牙齿能够吻合。使用方法为:在牙托的凹槽处涂上美白凝胶,再咬合,牙齿与凝胶紧密贴合。这样,牙托内的凝胶不会外漏,口水也不会渗入牙模稀释凝胶,美白效果较好。虽然牙科诊所所使用的方法远比家用型治疗要有效得多,但由于有牙科医生协助以及牙托制作,也是相当贵的。此外,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牙科诊所作治疗。即有以下的不足:1、建模和牙托制作过程麻烦,消耗时间;2、价格较高。
综上可知,这两种美白方式采用的牙托均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如何能研制出一种新型牙托即能保留以上两种牙托的优点,又能克服两者的缺点,已成为一个行业中急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齿美白新型牙托,其目的是要解决美白牙托的通用性与使用中个体牙齿的贴合性之间矛盾,设计一种既能满足通用性要求,又能使牙齿与美白凝胶很好紧密贴合的牙托产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牙齿美白新型牙托,包括一倒“U”形主体,该倒“U”形主体的横截面为“H”形,“H”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条与牙齿配合的牙弓槽,其中:上、下两个牙弓槽内均填有可塑性牙模填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可塑性牙模填料的表面设有与牙弓槽方向一致的凹槽,以方便牙齿的切入。
2、上述方案中,所述倒“U”形主体由对人体健康无危害、并有一定柔韧性的材料成型,通常以EVA材料或PVC材料为最佳选择。
3、上述方案中,所述可塑性牙模填料为化学特性较稳定的材料,如有机硅材料等。
4、上述方案中,所述“H”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指牙托与上牙和下牙咬合的部位,即“H”形顶部和底部。
5、上述方案中,所述牙弓槽为用于容纳由牙齿在上、下颌骨牙槽内排列形成的上、下牙弓的槽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派克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派克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37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连接器的夹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铸造用浇口杯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