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磨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3888.2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0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沈汉春;刘崇文;顾佳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德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46 | 分类号: | B24B3/46;B24B3/60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17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磨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对长条回转型或圆盘旋转型工作刀具或锯条进行磨削的自动磨刀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蜂窝纸板加工和木工加工等设备中需要用到长条回转型或者圆盘旋转型刀具,而刀具使用时间长了就会钝,于是就存在一个对刀具进行磨削的问题。目前,上述加工设备中的刀具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磨削,一种是卸下刀具、将刀具在通用的磨削设备上磨削好之后再装上,另一种让设备处于空转状态,由操作人员拿砂轮等磨削工具手动磨削。总之,上述的磨削过程非常繁琐,不仅影响到正常生产,同时还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不影响正常生产的自动磨刀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磨刀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导向座,导向座中设置有相通的滑动腔和调节孔,滑动腔中活动设置有支承杆,支承杆中设置有调节螺纹孔,一根活动支承在调节孔中的调节丝杆与调节螺纹孔螺纹连接,调节丝杆的外端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支承杆的外端设置有推板,推板上设置有一对成一定夹角的推板支耳,每个推板支耳上设置有一个砂轮座,砂轮座上设置有砂轮。
上述的导向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动腔相通的锁紧螺纹孔,锁紧螺纹孔中设置有锁紧螺栓。
上述的调节丝杆与导向座的设置方式为:导向座在调节孔的沿口设置有轴承,调节丝杆支承在轴承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砂轮的底部形成一个与刀具的刃口相适应的夹角,并且刀具的刃口与砂轮的底部相紧贴,在刀具的工作过程中实现在线自动磨削,避免了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1、支架,2、导向座,21、滑动腔,3、支承杆,4、推板,41、推板支耳,42、推板支耳,43、砂轮座,44、砂轮座,431、砂轮,441、砂轮,5、锁紧螺栓,6、调节丝杆,7、轴承,8、调节手柄,9、刀具,91、刃口,10、机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磨刀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置有导向座2,导向座2中设置有相通的滑动腔21和调节孔,滑动腔21中活动设置有支承杆3,支承杆3中设置有调节螺纹孔,导向座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动腔21相通的锁紧螺纹孔,锁紧螺纹孔中设置有用于锁紧支承杆3的锁紧螺栓5,一根通过轴承7活动支承在调节孔沿口的调节丝杆6穿过调节孔与支承杆3中的调节螺纹孔螺纹连接,调节丝杆6的外端设置有调节手柄8;所述支承杆3的外端设置有推板4,推板4上设置有一对推板支耳41和42,推板支耳41和42上分别设置有砂轮座43和44,砂轮座43和44上分别设置有砂轮431和441,所述的推板支耳41和42相互配合、形成一定夹角,使得砂轮431和441的底面(磨削面)形成的夹角恰好与刀具9的刃口91相适应。
实际应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支架1固定在装有长条回转型或圆盘旋转形刀具9的加工设备的机床10上,并且两个砂轮431和441与刀具9的刃口91相贴合,使得刃口91在刀具9的运动过程中与砂轮431和441的底面发生摩擦而得到磨削;当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刀具9的刃口91由于磨削过度,使得刃口91与砂轮431和441的底面之间产生间隙,砂轮431和441就不能对刃口91进行磨削了,这时,可以通过松开锁紧螺栓5,转动调节手柄8,使得支承杆3带动推板4连同推板支耳41和42以及砂轮431和441一起向前伸出,使得砂轮43 1和441的底面再次与刀具9的刃口91相贴合,这样,在刀具9的运动过程中,砂轮431和441又可以对其刃口91进行在线自动磨削了。这种自动磨削装置实现了长条回转型或圆盘旋转形刀具9的在线自动磨削,避免了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正常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德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德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38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