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脑横机梭箱控制机构的电源控制信号导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3942.3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98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冯加林;巫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加林 |
主分类号: | D04B15/00 | 分类号: | D04B15/00;H01R4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26625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横机梭箱 控制 机构 电源 信号 导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横机,尤其涉及一种电脑横机梭箱控制机构的电源控制信号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脑横机及编织线引导机构如图4。梭箱102安置在梭杠103的两侧,梭箱控制机构106安装在机头104的连接架110上,并由机头104带动。梭箱控制机构106所需电源控制信号由导线传导至该控制机构的对应电源控制信号输入端,这些导线放置在拖链109中,随着机头104的往复运动被来回拖动。在编织机机架上端部均布有若干挑线架100,在其两侧各设置一边线架101,参与编织的每一中编织纱线的线团105放置在编织机后侧或上端,线团105上的线头由对应的一挑线架100引出,并都要通过机架两侧的边线架101引向梭杠上所对应的每一梭箱102。由于机头104上端连接有连接架110,由边线架101引向梭箱102的编织线有可能要避开由机头104上端的连接架110由机头两端引入到梭箱102内。
上述的这种引线方法,使编织纱线几经折弯才能被引入梭箱,编织纱线在被引导时受到的拉力(阻力)大,易被拉断。且每一种编织纱线由于所对应的挑线架至边线架101的距离不一样,所受的的拉力也不一样,造成各编织纱线所受拉力不均衡,影响编织物的质量。如编织物花型所需嵌花线的品种较多时,则多种嵌花线都要集中通过两侧的边线架101引入,编织线之间易相互缠绕粘接,影响着每一种编织线的顺畅引导。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外一些编织机生产企业的关注,也对此进行了改进。目前国外就有一种直接将挑线架上的编织线引导至梭箱的电脑横机。在该种电脑横机中,机头上端的连接架被去掉,以便挑线架上引出的编织线直接穿过机头被引入到梭箱中。而梭杠上每一梭箱是由对应的一电机和相应传动机构来带动。所以,整个梭箱传动机构极为复杂,造价很高。由于,每一梭箱都有对应的一传动装置,占用空间大,使梭杠上的梭箱数量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电脑横机所编织的花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电脑横机梭箱控制机构的电源控制信号导入装置,通过该装置使梭杠上若干梭箱通过一梭箱控制机构得到准确有效地驱动,并为编织线直接由挑线架引入到梭箱提供结构上的保证,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碳刷、导电片、梭杠和梭箱控制机构,梭箱控制机构可移动地置于梭杠上部两侧,碳刷设置在梭箱控制机构上,导电片沿梭杠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梭杠上部两侧的侧面上,梭箱控制机构在梭杠移动或静止于梭杠上时,碳刷触接导电片,将导电片上的电源控制信号导入梭箱控制机构的对应信号输入端。
所述梭杠上设有沿梭杠长度方向的数条相互平行的刷槽,每一刷槽内置有一条导电片,对应数条碳刷连接在固定于梭箱控制机构上的碳刷座上,每一条碳刷嵌接在对应的刷槽中并触接槽中的导电片。
所述梭箱控制机构包括电磁铁、卡舌、卡舌拨叉、回位弹簧、碳刷座和底板,电磁铁固定在底板内侧,卡舌滑接于底板内侧的一滑槽中,碳刷座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碳刷固定在碳刷座上,并使碳刷置于底板的外侧,碳刷通过导线与电磁铁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卡舌拨叉铰接在底板上,其一端抵触在电磁铁的铁芯下端,另一端抵触在卡舌的下端,回位弹簧与卡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原先设置在机头连接架上的梭箱控制机构设置在梭杠上,去掉机头上端的连接架,保证编织线可直接引导到所对应的梭箱上,各编织线不需折弯,不会相互缠绕纠集,其所受拉力减少,并且各编织线受力均衡,有利于提高编织质量。每一梭杠上的若干梭箱由梭杠上的一梭箱控制机构进行驱动,对哪一个梭箱进行驱动则由电脑指令进行控制,传动有效准确,且传动结构十分简单,使编织机性价比大大提高。驱动的电源控制信号则通过碳刷和导电片的触接来传导,很好地解决了因为梭箱控制机构不再随机头运动,电源线不可能再设置在拖链上而产生的电源控制信号导入问题。同时,因梭箱传动的机构简单,使梭杠上的梭箱可更多地放置,由此可引入更多的嵌花编织线,满足更多、更为复杂编织花型需要,使电脑横机的编织性能更优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发明的结构的A-A剖视图。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脑横机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电脑横机及梭箱驱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加林,未经冯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3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