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田轧滚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4206.X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0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思明 |
主分类号: | A01B33/10 | 分类号: | A01B3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1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田 滚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具,即水田轧滚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田轧、耙类机械产品有多种,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有设计方面的问题,有制作工艺方面的问题,有材料选用方面的问题。如现有的单片防滑轮,该产品主要有动力连接板、连接筋、轮圈、扇形耙齿等部件组成,两个滚轮分别通过连接固定的动力牵引的动轮上,在前进过程中破碎泥土,其主要缺陷是:1、安全隐患大,由于滚轮上扇齿与地面的支撑面较小,在工作中操作者控制困难,经常出现机械失稳侧翻,造成安全事故;2、使用寿命短,该产品主要使用在高低不平的水田中,由于单轮与地面接触面小,两侧摆动幅度较大,致使轮圈经常出现变形折断;3、工作效率低,在设计上由于耙齿宽度窄,相应的工作幅面较小,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资源消耗大而工作效率低,这与当今倡导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的水田轧滚轮。
具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水田轧滚轮,包括八片以上的片状条形齿,片状条形齿的两端分别连接着外轮圈和内轮圈组成轧滚轮,且八片以上的片状条形齿均布在外轮圈和内轮圈上;
轧滚轮内同轴设有加强圈,加强圈外圆周分别连接着片状条形齿;
轧滚轮内同轴设有连接板圈,连接板圈的圆周上均布连接着六根伞筋,六根伞筋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六片片状条形齿;连接板圈上均布着四个连接孔。
所述12片片状条形齿均布连接在外轮圈和内轮圈上,每片片状条形齿内侧均设有连接筋,连接筋两端分别连接着外轮圈和内轮圈。
所述片状条形齿与外轮圈和内轮圈的切线方向呈42度角。
所述外轮圈和内轮圈直径为Φ580毫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几方面的优点:
1、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轮圈、宽幅面,单轮宽度达580毫米,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解决了工作中失稳侧翻问题。
2、延长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轮圈后,有效地解决了运行中机械两侧摆动、轮圈变形折断的问题。
3、提高工作效率
安装使用时,手扶拖拉机两后轮分别替换成轧滚轮,轮幅加宽,一次性有效轧耕面积比原先提高3倍,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缩短了作业时间,增加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适合与6-15匹动力手扶拖拉机配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一种水田轧滚轮,包括十二片片状条形齿1,片状条形齿1的两端分别连接着外轮圈2和内轮圈6组成轧滚轮,见图1、图2和图3,且十二片片状条形齿均布在外轮圈2和内轮圈6上。
片状条形齿1的长、宽、厚尺寸分别为400毫米、60毫米、6毫米;外轮圈和内轮圈直径为Φ580毫米,外轮圈2和内轮圈6采用Φ16毫米钢筋焊接制成。
轧滚轮内同轴设有加强圈5,加强圈5外圆周分别连接着片状条形齿1,加强圈5采用Φ14毫米钢筋焊接制成。
轧滚轮内同轴还设有连接板圈3,连接板圈3的圆周上均布连接着六根伞筋4,六根伞筋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六片片状条形齿1,伞筋4采用Φ16毫米钢筋,用于加强内轮圈6;连接板圈3采用80毫米钢板,其外圆直径为Φ240毫米,内圆直径为Φ135毫米,连接板圈3上均布着四个连接孔。
每片片状条形齿1内侧沿轴向连接着连接筋7,连接筋7两端分别连接着外轮圈2和内轮圈6,连接筋7采用Φ12毫米钢筋,主要用于连接外轮圈和内轮圈、并固定片状条形齿1;每片片状条形齿1与外轮圈和内轮圈的切线方向呈42度角。
使用时,将手扶拖拉机的两后轮卸下,其后轮轴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圈3安装本实用新型,手扶拖拉机前进时,带动本实用新型滚动运行,达到破碎泥块的作用,实现整平田块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思明,未经董思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4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