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锻压设备润滑系统的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4415.4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1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郑义祥;周党兰;孙成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捷迈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B21J3/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127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锻压设备 润滑 系统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监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锻压设备润滑系统的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锻压设备润滑系统可通过递进式分配器上安装的循环指示器监测润滑系统的运行状况,提供系统堵塞故障报警信息,即通常只能检测进递进式分配器油路是否有故障和出递进式分配器油路是否有故障、递进式分配器内部是否有故障,但不能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给检修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准确检测出故障点位置、方便检修人员判断故障种类并排出故障的锻压设备润滑系统的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在机动泵站和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进口之间的主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智能压力传感器;连接在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与润滑点之间的子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智能压力传感器;连接在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和子组片递进式分配器进口之间的子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智能压力传感器;连接在子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与润滑点之间的次子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智能压力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连接在机动泵站和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进口之间的主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智能压力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上述一个流量传感器和两个智能压力传感器按照从机动泵站至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进口方向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连接在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与润滑点之间的子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智能压力传感器,按照从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至润滑点方向布置,此时的润滑点为封闭型腔润滑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连接在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与润滑点之间的子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智能压力传感器,按照从润滑点至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方向布置,此时的润滑点为开放型腔润滑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连接在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和子组片递进式分配器进口之间的子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智能压力传感器,按照从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至子组片递进式分配器进口方向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连接在子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与润滑点之间的次子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智能压力传感器,按照从子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至润滑点方向布置,此时的润滑点为封闭型腔润滑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连接在子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与润滑点之间的次子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和智能压力传感器,按照从润滑点至子组片递进式分配器出口方向布置,此时的润滑点为开放型腔润滑点。
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循环指示器仅能监测润滑系统的运行状况相比,通过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在各个管路的智能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可检测出各个管路上的压力值以及流量值,然后进一步根据上述检测出的压力值和流量值可准确检测出故障点位置,并且能够准确判断故障属于油路堵塞、油路泄漏、型腔润滑点堵塞、型腔润滑点泄漏、分油器片组柱塞被杂质卡死等等一系列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机动泵站1的出口通过主管路2接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3的进口,且在机动泵站1到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3进口方向的主管路2上依次接第一流量传感器4-1、第一智能压力传感器5-1和第二智能压力传感器5-2。
第一封闭型腔润滑点6-1通过第一子管路7-1接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3的一个出口,且在所述出口至第一封闭型腔润滑点6-1方向的第一子管路7-1上依次连接第二流量传感器4-2和第三智能压力传感器5-3。相同地,开放型腔润滑点6-2通过第二子管路7-2接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3的另一出口,且在所述另一出口至第一开放型腔润滑点6-2方向的第二子管路7-2上依次连接第四智能压力传感器5-4和第三流量传感器4-3。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3的第三出口通过第三子管路7-3接子组片递进式分配器8的进口,在所述第三出口至子组片递进式分配器8进口方向的第三子管路7-3上依次连接第四流量传感器4-4和第五智能压力传感器5-5。同时,在所述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3上布置安全阀9-1、9-2和9-3,上述三个安全阀分别和与第一子管路7-1、第二子管路7-2以及第三子管路7-3连接的母组片递进式分配器3出口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捷迈锻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捷迈锻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44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然能海水自动蒸馏装置
- 下一篇:低地板客车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