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儿童汽车座的靠背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4463.3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6 | 分类号: | B60N2/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33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儿童 汽车 靠背 | ||
1、一种儿童汽车座的靠背,包括靠背基板(2)、沿着所述的靠背基板(2)的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靠背基板(2)上的靠背本体(1)、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靠背基板(2)的两侧部上的第一侧护冀(3)与第二侧护冀(4),所述的靠背基板(2)与所述的靠背本体(1)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具有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当所述的定位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的靠背基板(2)与所述的靠背本体(1)相固定地设置,当所述的定位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下,所述的靠背基板(2)与所述的靠背本体(1)相滑动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护冀(3)沿着左右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靠背基板(2)上,所述的第二侧护冀(4)沿着左右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靠背基板(2)上,所述的儿童汽车座的靠背还包括当所述的靠背本体(1)向上滑动的同时使得所述的第一侧护冀(3)向左滑动及所述的第二侧护冀(4)向右滑动的同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汽车座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机构包括下端部与所述的靠背本体(1)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102)、下端部与所述的靠背本体(1)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103),所述的第一连杆(10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侧护冀(3)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103)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侧护冀(4)相转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汽车座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102)与所述的第二连杆(10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汽车座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本体(1)、所述的靠背基板(2)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沿着上下方向开有第一滑槽(105),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导销(106),所述的第一导销(106)滑动地插在所述的第一滑槽(105)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汽车座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基板(2)的一侧部开有第一侧护冀槽(7),所述的靠背基板(2)的另一侧部开有第二侧护冀槽(8),所述的第一侧护冀(3)位于所述的第一侧护冀槽(7)内,所述的第二侧护冀(4)位于所述的第二侧护冀槽(8)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汽车座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靠背本体(1)的一侧部上的第三斜面(203)、设置在所述的靠背本体(1)的另一侧部上的第四斜面(204)、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侧护冀(3)上的第一斜面(201)、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侧护冀(4)上的第二斜面(202),所述的第一斜面(201)与所述的第三斜面(203)相配合,所述的第二斜面(202)与所述的第四斜面(204)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汽车座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基板(2)与所述的第一侧护冀(3)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207),所述的靠背基板(2)与所述的第二侧护冀(4)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件(2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汽车座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护冀(3)、所述的靠背基板(2)两个部件中的一个上开有第三滑槽(213),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第三导销(214),所述的第三导销(214)滑动地插在所述的第三滑槽(213)内,所述的第二侧护冀(4)、所述的靠背基板(2)两个部件中的一个上开有第四滑槽(215),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第四导销(216),所述的第四导销(216)滑动地插在所述的第四滑槽(215)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汽车座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本体(1)、所述的靠背基板(2)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沿着上下方向开有第二滑槽(211),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第二导销(212),所述的第二导销(212)滑动地插在所述的第二滑槽(2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汽车座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本体(1)与所述的靠背基板(2)之间设置有第五弹性件(2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44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