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谐激振试验台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6012.3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6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冰蔚;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谐激振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式减振试验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简谐激振试验台。
背景技术
按我国《摩托车减震器技术条件》(QC/T62-1993)、《摩托车减震器试验方法》(QC/T63-1993),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自愿性产品特殊要求”中《摩托车减震器特殊要求》(CQC/RY094-2003)以及《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QC/T545-1999)规定,试验中应对减震器一端施加标准简谐运动激励,在此基础上检测减震器的示功特性、速度特性等。目前减震器试验台的激振方式有液压激振和机械激振两种,液压激振式减震器试验台采用伺服液压油缸作为激振动力源,机械激励式试验台机构一般采用曲柄连杆机构作为激励系统,而曲柄连杆机构产生的运动是近似简谐运动,会产生一定的运动误差,机构运动误差是指曲柄连杆机构产生的近似简谐运动与标准简谐运动的偏差。这种偏差包括位移偏差、速度偏差和相位偏差,根据试验台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尺寸可以计算出近似简谐运动与标准简谐运动的偏差,与标准谐波相比,近似简谐运动其峰值速度偏大,相位滞后(相位角偏小)。机构运动的误差将带来减震器的示功特性、速度特性等的偏差。
简谐运动规律是质点在圆周上作匀速运动时,它在该圆直径上的投影所构成的运动称为简谐运动。从动件作简谐运动时,其加速度按余弦规律变化,故又称余弦加速度规律。
实用新型专利“车辆减振器试验台”(ZL95226272.X)给出了一种曲柄连杆机械激振式减振器试验台的结构形式,其由电机通过一级皮带轮减速驱动偏心圆盘并通过连杆带动活塞实现上下激振运动,其产生的运动规律为近似简谐运动。
美国MTS减振器试验台采用伺服液压缸作为激振器,横梁采用双油缸同步实现上下调整。试验台为双立柱单横梁的立式结构。伺服液压激振式减震器试验台由计算机指令通过液压伺服阀控制油缸实现简谐运动,虽然可以实现简谐规律激振,但涉及液压伺服系统及其控制,控制复杂,成本高,且激振运动精度取决于液压伺服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以机械方式实现精确简谐激振试验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现:
由在台身1内置的变频电机3通过小带轮40和大带轮19驱动驱动轮轴17,其特征是:在驱动轮轴17的圆盘上内嵌有偏心盘18和偏心轴28,并由置于偏心盘18外测的偏心轴28上的双轴承15,分别通过设于滑台36上的前档条14和后档条26将激振力施加于被测减震器12;所述的滑台36由直线导轨16导向,试验时由与驱动轮轴17端部相连的编码器37和力传感器10配合完成测试;在台身1上还安置有传感器支座5。
所述的驱动轮轴17圆盘上的偏心轴28上采用双轴承15为单向受力,保持运动变向时无间隙并保持双轴承15中的驱动轴承的外圈与前档条14和后档条26之间为滚动摩擦,减小驱动过程产生的测向力。
为改变传统试验台的缸筒活塞式导向方式,利用两根直线导轨16和导轨座32作激振器直线运动导向,且为滚动摩擦,精度高,免润滑。
所述的传感器支座5可在梯形槽内滑动调整位置,移时由导向键31提供导向,依靠手轮8带动丝杆6螺母4方便实现传感器支座5移动操作。
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减震器试验台双立柱加横梁的立式结构,而采用卧式结构,降低重心,便于被测件安装。
采用变频电机2驱动,通过驱动轮轴17和大带轮19兼作飞轮,起稳速作用使试验转速保持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较低,精度高,免润滑。
2、在驱动轮的偏心轴上采用双轴承分别单向受力方式,保证激振变向时消除间隙并保持驱动轴承外圈与档条之间为滚动摩擦,减小驱动过程产生的测向摩擦力。
3、改变传统减震器试验台双立柱加横梁的立式结构,而采用卧式结构,降低重心,便于被测件安装。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附图2是图1的左视图;
附图3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4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附图5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附图6是图2的C-C剖视图。
1、台身 16、直线导轨 30、T型槽螺钉
2、电机底座 17、驱动轮轴 31、导向键
3、变频电机 18、偏心盘 32、直线导轨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0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