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CAN总线技术的全自动玻璃切割机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6303.2 | 申请日: | 2007-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6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明;饶斐;王磊;宋作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邦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3/037 | 分类号: | C03B33/037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09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an 总线技术 全自动 玻璃 切割 机组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基于CAN总线技术的全自动玻璃切割机组控制装置。属于玻璃切割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切割或者分割板玻璃的设备有单机作业设备和自动化三段式自动切割设备。依现有技术,手动式掰片台、上片台和切割台三台设备都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消耗的工时比较高,应用灵活性不强,且三套设备的价格都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CAN总线技术的全自动玻璃切割机组控制装置,将玻璃切割机的性能进一步优化,并将玻璃上片台及玻璃切割机有效的结合起来,解决了现有玻璃切割机组灵活性不够,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结构是上位PC机的第一输出/输入端与CAN总线适配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上位PC机的第二输出/输入端与数据库的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CAN总线适配器的第二输出/输入端分别与运动控制器、第一远程IO模块、第二远程IO模块、第三远程IO模块、和CAN收发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运动控制器的第二输出/输入端分别与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和Z轴伺服驱动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和Z轴伺服驱动器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分别与X轴伺服电机、Y轴伺服电机和Z轴伺服电机的输出/输入端对应相接;CAN收发器的第二输入/输出端与CAN控制器的第一输出/输入端对应相接;CAN控制器的第二输出/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IO点A对应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自动化程度高,设备的集成能力得到了提高。将原本需要专人控制的上片台有效的至切割机上,操作人员无需再对上片台进行操作,两种设备既可以协调工作,也可以分开单独工作,更好的适应了用户的需求;系统的开放性好,应用灵活。用户只需在上位IPC中设定待切割玻璃的尺寸大小,以及根据开发出来的语言环境编写待切割的图形,这些图形可自动转化为运动控制器的运动指令,从而达到玻璃切割的目的;是否需要上片台传送玻璃只需根据切割台上的传感器就可以判断;可维护性好,通过CAN总线可以获得大量丰富的现场设备数据,具有现场级别的在线故障诊断、报警、记录功能,可完成现场设备的一些参数设定、修改工作;实用性强,经济性高,节约工程造价。I/O分布性比较好,由于现场的环境比较复杂,上片台和切割台上传送带的快速、慢速传送接触开关等等输入输出信号离控制柜距离比较远,由于选用支持CAN总线协议的远程IO模块、总线控制器和微处理器等可以方便地放置在现场设备附近,实现了分布式总线控制,从而节约了大量的I/O电缆以及由此造成的安装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片台硬件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示意图。
图中的PC机、CAN总线适配器、运动控制器、远程IO模块、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CAN收发器、微处理器、和CAN收发器均属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图1,其结构是上位PC机的第一输出/输入端与CAN总线适配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上位PC机的第二输出/输入端与数据库的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CAN总线适配器的第二输出/输入端分别与运动控制器、第一远程IO模块、第二远程IO模块、第三远程IO模块、和CAN收发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运动控制器的第二输出/输入端分别与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和Z轴伺服驱动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X轴伺服驱动器、Y轴伺服驱动器、和Z轴伺服驱动器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分别与X轴伺服电机、Y轴伺服电机和Z轴伺服电机的输出/输入端对应相接;CAN收发器的第二输入/输出端与CAN控制器的第一输出/输入端对应相接;CAN控制器的第二输出/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对应相接;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IO点A对应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邦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邦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3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化气汽化和测量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冠形齿轮及包括冠形齿轮的差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