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6624.2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6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凯 |
主分类号: | H01J61/30 | 分类号: | H01J61/30;H01J61/3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76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金属卤化物灯 电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弧管,尤其是指一种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
背景技术
陶瓷金属卤化物灯是国外上个世纪九十年中期开发成功的新一代金属卤化物灯,具有光效高、显色性能好、光色稳定和寿命长等特点,是一种照明效果最理想的高强度气体放电光源,因而成为照明界生产厂家及使用者追逐的热点。
电弧管是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的核心发光部件,半透明氧化铝陶瓷管壳又是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的关键零部件之一。一般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大都是采用中间粗两头细的结构,较粗的中部作为放电腔体,两端收细并引入电极至放电腔体内。电弧管管壳一般用高纯度的氧化铝材料加入微量的添加剂制作。电弧管管壳的形状,尤其是放电腔体的形状、组成结构及制作方法都将直接影响到其光色特性和可靠性能。目前使用的电弧管有许多都是采用圆柱形筒两端加圆盘形端盖组成放电腔体,两个端盖再接细管引入电极的这种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电弧管是分体式的,即由两件体或多件体分别模制成型后再对接烧制形成,在圆柱形筒与端盖的衔接处既存在应力,又会形成冷点,液态金属卤化物易于在此处堆积,从而影响到电弧管的光色特性与可靠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式构造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包括半透明的氧化铝陶瓷管壳及电极部分,其中管壳包括圆柱形筒、锥形收口、细管三部分结构,圆柱形筒的两端各接锥形收口形成放电腔体,各锥形收口再连接一段较长的细管以引入电极。整个管壳为用模具通过注射法注料后整体一次成型的一体式构造。管壳的圆柱形筒、锥形收口、细管三部分结构同轴设计,锥形收口与细管的衔接处采用圆弧过渡。
放电腔体内填充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微量的汞及金属卤化物Sc、Na、Tl、Dy、Ho、Tm中的一种或几种。
两个电极分别从两端的细管伸入放电腔体内,在细管的端部用玻璃焊料将电极引线与细管密封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光色特性和可靠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透明氧化铝陶瓷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装配了本实用新型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壳 1-1.圆柱形筒 1-2.锥形收口 1-3.细管 2.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包括半透明的氧化铝陶瓷管壳1及电极2,其中管壳1包括圆柱形筒1-1、锥形收口1-2、细管1-3三部分结构,圆柱形筒1-1的两端接有锥形收口1-2形成放电腔体,各锥形收口1-2再连接一段较长的细管1-3。整个管壳1为用模具通过注射法注料后整体一次成型的一体式构造。管壳的圆柱形筒1、锥形收口2、细管3三部分结构同轴设计,锥形收口2与细管3的衔接处采用圆弧过渡。
制作时,先将氧化铝粉等材料制浆后,用模具通过注射法注料后整体一次成型,再经脱模、素烧、高烧工序,制成半透明氧化铝陶瓷管壳。放电腔体内填充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微量的汞及金属卤化物Sc、Na、Tl、Dy、Ho、Tm中的一种或几种。两个电极分别从两端的细管伸入至放电腔体内,在细管的端部用玻璃焊料将电极引线与细管密封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电弧管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很好地提高电弧管放电腔体两端的冷却温度,使放电腔体内的金属卤化物蒸气的气压增高,参于放电发光的金属原子的浓度、数量增大,从而提高了放电时的光色性能。电弧管为整体式结构可有效杜绝电弧管的漏气问题,提高电弧管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凯,未经王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6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