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内径及外径的测量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6711.8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6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林益;王军;仇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博阳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0 | 分类号: | G01B21/10;G01B21/14;B07C5/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聂汉钦;孙力坚 |
地址: | 214415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内径 外径 测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的测量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内径及外径的测量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轴承的内径及外径的检测都采用人工测量的方法,由检测人员使用各种量具来测量轴承的内径及外径。由于在测量过程中有人的参与,因此增加了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质量风险,使检测的可靠性较低。另外,由于轴承生产是大批量生产,人工检测通常采用每批次产品抽检的方式来控制产品质量,这种方式也难以使产品质量得到完全的保障。此外,人工检测也增加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检测效率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人工检测的可靠性较低、难以完全保证产品质量、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和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靠性高、自动测量轴承内径及外径的测量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轴承内径及外径的测量机,包括机架及控制系统,还包括上料输送机、移料机构、内径测量机构、外径测量机构及不合格品推出装置,所述的上料输送机、内径测量机构、外径测量机构及不合格品推出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并依次安装在与移料机构的搬运爪的槽口相对应的位置。
上述的移料机构包括搬运爪、上料气缸及移料气缸,搬运爪与上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上料气缸的缸体与移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移料气缸的缸体安装在机架上,搬运爪上有夹持轴承的槽口。
上述的内径测量机构包括测量气缸、直线导轨、气动测头及标准样圈,直线导轨的一端与测量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气动测头连接,标准样圈连接安装于机架,气动测头与标准样圈位于同一轴心线上。
上述的外径测量机构包括固定测量头、活动测量头、弹簧片、弹性座、触点及测量笔,活动测量头、弹簧片及触点装置在弹性座上,测量笔压在触点上,弹性座的上端固定在机架上。
上述的不合格品推出装置是气缸,其缸体装置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
2.实现对产品的全检,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3.实现了自动化检测,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中的轴承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8及控制系统(未在图中标出),还包括上料输送机1、移料机构2、内径测量机构3、外径测量机构4及不合格品推出装置5,上述的上料输送机1、内径测量机构3、外径测量机构4及不合格品推出装置5安装在机架8上并依次安装在移料机构2的搬运爪201的槽口204之间。上料输送机1装置于机架8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上料输送机1是现有技术的皮带输送机,可以由人工上料或与轴承生产线的出料口衔接上料,控制系统按现有技术设计制造。
见图2、图3,移料机构2包括搬运爪201、上料气缸202及移料气缸203,搬运爪201与上料气缸202的活塞杆连接,上料气缸202的缸体与移料气缸203的活塞杆连接,移料气缸203的缸体安装在机架上。见图2,上述搬运爪201的槽口204呈V字形。见图2、图3,移料气缸203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待测轴承6在测量机上各工位之间传送的方向相同,上料气缸202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待测轴承6在测量机上各工位之间传送的方向相垂直,搬运爪201的V字形槽口204不仅在测量机的各位置之间传送待测轴承6,而且为待测轴承6定位。
见图1、图3,内径测量机构3包括测量气缸301、直线导轨302、气动测头303及连接安装于机架的标准样圈7,直线导轨302的一端与测量气缸301连接,直线导轨302的另一端与气动测头303连接。在测量内径时,气动测头303由测量气缸301驱动沿直线导轨302伸入待测轴承6及标准样圈7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博阳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博阳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7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