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洗碗机的洗涤泵分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7203.1 | 申请日: | 200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56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权;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5/46 | 分类号: | A47L15/4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碗机 洗涤 分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碗机,特别是一种洗碗机的洗涤泵分水装置。
背景技术
洗碗机从诞生到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更新换代,现已具备了良好的洗涤功能,在欧美等国家已比较普及。洗碗机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是通过水波轮转动形成水流冲刷洗碗,另一种是通过摇臂喷射的水柱冲刷洗碗。摇臂喷射结构的洗碗机是基于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通过程控器(或电控板)及相关电器件控制洗涤泵在不同时段把不同温度、含有洗涤剂的水经旋转的喷臂,从三维方向密集地喷射在餐具上,通过水流对餐具表面进行冲刷,其中,热水使食品污染物膨胀、脱离,洗涤剂对餐具油污、餐渍进行分解以达到洗涤、除菌效果。洗碗机的洗净率、干燥率、能耗、水耗以及噪音是评价洗碗机综合性能的主要参数。
常见的摇臂喷射结构的洗碗机主要包括两种:台式机和柜式机;台式机通常只有一个下喷臂,其上设置有单出口的洗涤泵;柜式机通常设置上、下喷臂各一个,其上设置有双出口的洗涤泵,柜式洗碗机中的洗涤泵对于连接上、下喷臂的水流通道只具有方位上的角度偏转,但是,由于下喷臂距离洗涤泵垂直距离近,上喷臂通过外水管连接于洗涤泵,故当相同压力的水从洗涤泵到达上、下喷臂时,其压力必然有很大的差别,从而引起上、下喷臂的转速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而喷臂转速对于洗碗机的洗净率具有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有效调节下出口的出水水压及流量、洗涤效率高、操作灵活的洗碗机的洗涤泵分水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洗碗机的洗涤泵分水装置,包括洗涤泵及其上出口和下出口,其结构特征是洗涤泵的出水通道朝向下出口方向设置有减小通道面积的分水调节挡片。
上述的洗涤泵的出水通道分别与连通上出口的上出水通道和连通下出口的下出水通道相接,下出水通道中设置有分水调节挡片,下出水通道位于分水调节挡片外侧的截面呈增大的倒圆锥形。
当洗碗机正常工作时,经过洗涤泵加压后的水沿着上出水通道和下出水通道分别进入上喷臂和下喷臂,由于在下出水通道内设置有减小通道面积的分水调节挡片,在分水调节挡片外侧,下出水通道的截面呈逐渐增大的倒圆锥形,于是由洗涤泵出水通道进入下出水通道的水的压力将会突然减小,并且,进入下喷臂进水管内的水流量也会因分水调节挡片的增大或减小而变化。
在普通的洗涤泵中,从出水通道流入上出口和下出口的水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通过在洗涤泵的下出水通道中增设分水调节挡片,将使得流向下喷臂的水压力小于流向上喷臂水的压力。由于上喷臂距离洗涤泵的垂直高度及流程远大于下喷臂,故水在流向上喷臂的过程中将因管路阻力和水位升高而造成水压损失。于是,当水进入上喷臂时,水的压力与下喷臂中水的压力将会趋于相等,上喷臂和下喷臂在近似相同的转速下转动,可提高洗碗机洗净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水调节挡片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合理,只需在洗涤泵的下出水通道增设分水调节挡片,就可以合理地将洗涤泵输入洗碗机上、下喷臂的水流量及压力锁定在最佳工况点。此外,当洗碗机由于某种原因需更换喷臂时,只需将洗涤泵中的分水调节挡片进行稍许修整,就可使洗碗机的水流系统在最优工况下运行,从而提高洗碗机的洗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洗涤泵和驱动电机装配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5,本洗碗机的洗涤泵分水装置,洗涤泵1上设置有上出口2和下出口3,上出口2通过上进水管7与上喷臂5相接,下出口3通过下进水管8与下喷臂6相接,见图1-图2和图5。洗涤泵1的出水通道1.1分别与连通上出口2的上出水通道1.2和连通下出口3的下出水通道1.3相接,见图1,上出水通道1.2呈增大的倒圆锥形;下出水通道1.3中设置有分水调节挡片4,下出水通道1.3位于分水调节挡片4外侧的截面呈增大的倒圆锥形。分水调节挡片4上设置有调节安装孔,或挡水面积调节机构。图中9为驱动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7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