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面丝绒毛织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7366.X | 申请日: | 200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60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亚平;黄项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新弹性织物(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35/00 | 分类号: | D03D35/00;D03D47/00;D04D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29162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丝绒 毛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带,尤其是一种正反两面均有丝绒毛的织带。
背景技术
织带作为一种纺织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服装等行业以及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内衣行业,织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配件。现有丝绒毛的织带为单面有丝绒毛的织带,即一面有丝绒毛,另一面没有丝绒毛。目前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要双面有丝绒毛的织带,通常是将两条单面有丝绒毛的织带通过车缝工序车缝在一起。此方法虽然可得到双面的丝绒带效果,但是其工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同时织带上因留有缝接位,影响整体的美观性,且在穿着时缝接位摩擦皮肤,容易引起皮肤敏感,使穿着者感到不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编织成形、制作简单、整体美观、穿着舒适的双面丝绒毛织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丝绒毛织带,包括上层丝绒毛层、下层丝绒毛层以及带身中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身中间层为单层,其一面与上层丝绒毛层编织相连、另一面与下层丝绒毛层编织相连一体成形。
所述的双面有丝绒毛的织带为弹性织带,也可以为非弹性织带。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一体编织后切割,形成正反两面均有丝绒毛的织带,避免车缝操作,简化后加工工序,使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由于没有接驳口或缝接位,保证了使用该织带衣饰的整体美观性和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编织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三纬针配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编织未切割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绒毛层7的组织图。
图5为图3中绒毛层8的组织图。
图6为图3中上层织带4的组织图。
图7为图3中中层织带5的组织图。
图8为图3中下层织带6的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层丝绒毛层1、下层丝绒毛层2以及带身中间层3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制造设备无梭织机,采用瑞士MULLER的NF53/66S型号丝绒机。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丝绒毛织带,需要采用图2所示的三纬针配件,按照图4、图5、图6、图7、图8的组织结构,一体化编织形成图3所示的三层织带4、5、6及绒毛层7、8,然后通过切割绒毛而形成。
三纬针配件可以穿带三条纬线,分别形成上、中、下三条纬线。三条纬线分别与图3中的三层织带4、5、6中的经线交织。在图3中,采用图4的组织结构织出绒毛层7,且绒毛层7的顶部与织带层4粘连,底部与织带层5粘连;采用图5的组织结构织出绒毛层8,且绒毛层8的顶部与织带层5粘连,底部与织带层6粘连;采用图6的组织结构织出上层织带4;采用图7的组织结构织出中层织带5;采用图8的组织结构织出下层织带6。各组织图中符号“×”表示经线在三层纬线之上;符号“○”表示经线在上层纬线的下面,中层纬线与下层纬线的上面;符号“●”表示经线在中层纬线下面与下层纬线的上面;符号“□”表示经线在三层纬线的下面。
本实用新型的织带,通过在图3箭头所示位置平行于织带层切割绒毛层而成,在上层绒毛层7中间切开,去掉上层织带4,则得到如图1所示的绒毛层1;在下层绒毛层8中间切开,去掉下层织带6,则得到如图1所示的绒毛层2;中层织带5即为图1所示的带身中间层3。通过如此切割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的织带。
本实用新型可以为弹性织带,也可以为非弹性织带。采用弹性系数大的原材料作为织带用料,即可得出弹性织带,采用弹性系数接近为零的原材料作为织带用料,即织出非弹性织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新弹性织物(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明新弹性织物(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73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玩具式手机充电器
- 下一篇:髓内钉远端锁钉孔体外定位串联组合磁力导航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