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7544.9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4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坚;苏伟;李双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伟坚 |
主分类号: | F02G5/02 | 分类号: | F02G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建波 |
地址: | 526237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尾气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量回收利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发动机尾气出口的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汽油、柴油、石油气、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此外,车载空调装置的使用进一步增大了汽车的耗能。但是,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能源越来越少,但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却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研究的课题。
众所周知,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尾气一般都可以达到850摄氏度以上,但是,通常情况下,这些热量都被直接排入了大气中,一方面造成了能量的流失,另一方面造成了环境污染。
因此,许多发动机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在努力研制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尾气热量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装置,如中国专利第200520067119.7号所揭示的一种利用尾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该装置由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和氨的循环回路组成,在氨水溶液循环回路中从溶液泵出来的冷却后的高浓度氨水溶液,在被送回余热发生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回热器、精馏器盘管、发生-吸收热交换器及提馏器、回热器组合体的热量,由蒸发器出来的低温氨蒸汽与冷凝器出来的液氨在回冷器内进行了冷量的回收,有效地提高了本装置的制冷系数。但是,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制冷系数低,体积庞大,难以直接对现有的设备(如使用发动机的汽车、吊装设备、船舶等)进行改造,此外,该利用尾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需要对设备原来的尾气排放管道进行改造,这很容易恶化设备的尾气排放性能,比如净化或消音性能。
因而,需要提供一种工作稳定、结构紧凑、便于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稳定、不对原装置的尾气排放产生不良影响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在发动机的至少一段尾气出口管的外壁上缠绕五圈或五圈以上的吸热盘管、与吸热盘管的水入口连通的蓄水箱、与吸热盘管的蒸汽出口连通的蒸汽机、以及与蒸汽机连接的负载机。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中央处理器以及一设置在吸热盘管内且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感知吸热盘管内部的压力或水位状态,若检测出吸热盘管内部的压力或水位不足时,中央处理器将指令蓄水箱向吸热盘管内送水。更优选地,蓄水箱中设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用以接受中央处理器的指令控制,比如,在第一传感器检测出吸热盘管内部的压力或水位不足时,中央处理器将指令第一水泵向吸热盘管内送水。
优选地,进一步设有一回水箱,回水箱通过两个管道分别与蒸汽机及蓄水箱连通。回水箱用以存储蒸汽机内蒸气被冷却后形成的回水并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回水输送到蓄水箱中。更优选地,回水箱内进一步设有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一第二水泵以及一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感知回水箱内的压力或水位状态,比如,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出回水箱内水满时,中央处理器将指令第二水泵将回水箱内的水输送到蓄水箱中。从而,使水充分地循环利用,既节省了水资源,又避免了向装置中(尤其是那些行驶中的车辆)添水的麻烦。
可供选择地,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可以是压力传感器或者水位传感器。
可供选择地,蓄水箱内还设有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第三传感器,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个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报警装置,以便当蓄水箱内的水不足时,通过中央处理器通知用户添水,比如,通过驾驶室内显示的光信号或者声音信号等报警装置。
可供选择地,吸热盘管的蒸汽出口与蒸汽机之间设有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第四传感器,比如,压力传感器,用以在检测到蒸汽压力达到标定值(即,可以充分推动负载工作的蒸汽压力值)时,将通过中央处理器指令该尾气余热利用装置对负载做功;若检测到蒸汽压力低于标定值(即无法正常带动负载)时,将通过中央处理器指令开启其它备用支路(比如,车载空调目前普遍使用的压缩机驱动电路)单独或共同对负载做功。
优选地,中央处理器、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使用,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安全的运行。
可供选择地,吸热盘管在尾气出口管的外壁上缠绕5~50圈,比如5、10、15、20或30圈。
可供选择地,吸热盘管外设置保温罩,进一步防止热量散发。
可供选择地,负载机可采用车载空调压缩机、发电机等。蒸汽机可采用涡轮蒸汽机等。水泵可采用高压水泵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伟坚,未经何伟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75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