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烧烤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9811.6 | 申请日: | 200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0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叶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晃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烧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使用方便及多功能的电动烧烤炉。
背景技术:
烧烤是许多人都喜爱的一项活动,烧烤一般只能在特定的烧烤场进行,不过,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小型烧烤架出售,人们可以在家里或者在院子里进行烧烤,满足了人们的愿望。当然,这种小型烧烤架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例如,它要依靠使用者不断地转动烧烤叉进行烧烤,不能自动进行烧烤;它的烧烤盘内固定有网架,较大的物品放在上面烧烤,由于紧挨烧烤盘内的红炭,很容易烤焦;烧烤完后,炭灰的清理较麻烦,要将烧烤盘倾斜将炭灰倒出。生产出一种使用方便且多功能的烧烤炉成为众多消费者及厂家的共同愿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动烧烤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它包括有支架、烧烤盘、马达,烧烤盘固定在支架上,烧烤盘上横放有烧烤叉,烧烤盘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由马达驱动的丝杆;烧烤叉的一端具有齿轮部,齿轮部与丝杆啮合,马达运转时可以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即可以使烧烤叉的齿轮部随同转动,这样就可以达到烧烤叉无需人工操作就可以进行转动烧烤的效果。
所述的烧烤盘的前后两边开设有固定孔,烧烤盘的上方配有网架,网架的支脚插于固定孔内并用螺丝固定,网架的使用与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定。
所述的烧烤盘底部开设有清洁孔,烧烤盘下端安装有可转动的圆盘,圆盘上开设有与清洁孔对应的孔,转动圆盘并使圆盘上的孔对应烧烤盘的清洁孔,就可以直接将烧烤盘内的炭灰从清洁孔内除去。
本实用新型通过马达带动丝杆转动即而使烧烤叉转动,达到烧烤叉自动进行转动烧烤的效果,无需人工操作,使烧烤过程更方便,另外,配合外设的网架及在烧烤盘下端安装起清洁作用的圆盘,使本实用新型烧烤炉更具人性化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烧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烧烤盘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4,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支架10、烧烤盘20、马达40,烧烤盘20固定在支架10上,支架10可以采用伸缩式结构,以方便调节烧烤炉的整体高度,而且支架10的下部具有支承架,可以用来放置托盘或者用于烧烤的食品;烧烤盘20上横放有烧烤叉30,为了使烧烤叉30可以方便转动,在烧烤盘20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支架26,烧烤叉30的两端分别置于两支架26上,且不会发生倾斜;烧烤盘20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由马达40驱动的丝杆50,马达40安装于烧烤盘20的侧面,马达40可以采用交流电源供电,也可以采用直流电源供电,以方便在居家及郊外使用;烧烤叉30的一端具有齿轮部32,齿轮部32与丝杆50啮合。
启动马达40,马达40带动丝杆50转动,丝杆50转动又带动烧烤叉30的齿轮部32跟随转动,则最终使烧烤叉30转动,当烧烤叉30上叉有食物,烧烤盘20内燃有木炭时,烧烤叉30就可以在马达40的带动下转动,从而使食物反复受热而被烤熟,烧烤过程不用使用者亲自动手,非常方便。
所述的烧烤盘20的前后两边开设有固定孔22,烧烤盘20的上方配有网架60,网架60的支脚插于固定孔22内并用螺丝固定;网架60的使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由安装。网架60主要用于烧烤体积较大的食物,如红薯;网架60安装后位于烧烤叉30上方,其高度亦可以通过螺丝锁固的位置来进行调节。
所述的烧烤盘20底部开设有清洁孔24,烧烤盘20下端安装有可转动的圆盘70,圆盘70上开设有与清洁孔24对应的孔72;转动圆盘70并使圆盘70上的孔72对准烧烤盘20上的清洁孔24,就可以将烧烤盘70内的炭灰等杂质从清洁孔24处清除。
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晃,未经叶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9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