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节隐形抗盗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1954.0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76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茂军;崔东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茂军 |
主分类号: | E05B27/10 | 分类号: | E05B27/10;E05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6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节 隐形 抗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涉及一种防盗性能高的新型弹子锁具。
背景技术
国内外的锁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较高科技的电子类锁具,如指纹锁、芯片锁等,其使用简单,防盗性能高,但其结构复杂,价格也较为昂贵,难以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另一类为传统的机械式弹子锁具,采用钥匙开启,但存在致命的缺陷在于匙孔与弹子外露,易被找“台阶”式技术性开启或杠杆暴力破坏锁具,而使锁具失去防盗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缺陷,提出一种防盗性能高、结构新型的分节隐形抗盗锁。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分节隐形抗盗锁,其结构包括:内层锁芯、中层转体与锁座,所述的中层转体装在锁座内,内层锁芯装在中层转体内,内层锁芯、中层转体与锁座上相对应处分别设有等直径、相贯穿的径向通孔。
所述的中层转体连接有一尾板,通过中层转体带动尾板的转动而把锁打开,在中层转体的下端还设有一固定的插销。所述的锁座其上端孔由一圆弧孔与一横槽组成,内层锁芯由上节内层锁芯与下节内层锁芯构成,上节内层锁芯的钥匙槽为十字槽,该十字槽包含有一加长槽;在下节内层锁芯内设有两个钥匙孔:主孔与副孔,主孔与副孔内分别安装有内中外三层弹子:内层弹子、中层弹子与外层弹子,在锁定状态时下节内层锁芯的副孔被上节内层锁芯堵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防盗性能高,利用锁具处于锁定状态时使副孔被堵住,使副孔内的弹子隐形,使万能钥匙等难以开启,解决了锁具技术性开启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2的B-B剖面图;
图5是图2的C-C剖面图;
图6是图2的D-D剖面图;
图7是图2的E-E剖面图。
图中:1、锁座,2、中层转体,3、上节内层锁芯,4、下节内层锁芯,5、尾板,6、插销,7、副孔,8、主孔,9、锁座上端部,10、加长槽,11、上节内层弹子,12、上节中层弹子,13、上节外层弹子,14、下节内层弹子,15、下节中层弹子,16、下节外层弹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节隐形抗盗锁包括有内层锁芯、中层转体、锁座。中层转体2装在锁座1内,内层锁芯装在中层转体2内,内层锁芯、中层转体与锁座之间可相对旋转运动,并且在内层锁芯、中层转体2与锁座1上相对应处分别设有等直径、相贯穿的径向通孔。
在中层转体2的下方连接有一尾板5,通过中层转体2带动尾板5的转动而把锁打开,该中层转体2能否转动决定了锁具能否打开。在中层转体2的下端还设有一插销6,用以固定中层转体2,防止其掉落。锁座上端部9由一圆弧孔与一横槽组成,此结构起到对钥匙插入锁具的选择性限制作用。
内层锁芯分为上下独立的上节内层锁芯3与下节内层锁芯4,上节内层锁芯3的钥匙槽为十字槽,其中的加长槽10长度加长;在下节内层锁芯4内设有两个钥匙孔:主孔8与副孔7(见图6),主孔8与副孔7内分别安装有独立的内中外三层弹子,分别为:下节内层弹子14、下节中层弹子15、下节外层弹子16(见图7),(而上节内层锁芯3内也设有内中外三层弹子:上节内层弹子11、上节中层弹子12、上节外层弹子13,见图5)。下节内层弹子14采用软金属黄铜,下节中层弹子15、下节外层弹子16采用硬金属钢,当锁具处于初始锁定状态时,下节内层弹子14形成一位置(见图1):即下节内层锁芯副孔7被上节内层锁芯3堵住,使下节内层锁芯副孔7内的弹子隐形;当上节内层锁芯3旋转180度后,加长槽10与副孔对应,这时上节内层锁芯3的加长槽10的弹子堵住副孔7,从而使锁无法技术性开启相贯穿的径向通孔。假若强迫性开启时,即锁受到强大扭力或破坏时,则软金属黄铜内层弹子首先变形并被破坏,导致即使内层锁芯转动,但也不能使中层转体2转动,从而使锁起到实质性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锁具是这样使用的:开启采用分节开启的方式,只有当上节内层锁芯3与下节内层锁芯4两节同时开启并带动中层转体2转动,才能将锁具打开。首先,将匹配钥匙插进一截至上节内层锁芯3,使上节内弹子11与上节中层弹子12对齐,即使第一开启面开启,由钥匙转动180度同时带动上节内层锁芯3转动180度,这时上节内层锁芯3的加长槽10与下节内层锁芯4对齐,再将钥匙推进至下节内层锁芯4,这时中层转体2与锁座1的开启面打开,至此整个锁被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茂军,未经陈茂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1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