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补丝枪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53599.0 | 申请日: | 200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30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周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1/00 | 分类号: | D01D11/0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纪绍梅 |
地址: | 51907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丝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醋纤丝束生产所使用的补丝枪。
背景技术
每一根烟用醋纤丝束带由30-50股丝合并组成,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丝股断丝时,补丝枪可及时、准确地进行断丝补偿,以保证丝束带整体质量稳定。
目前烟用醋纤丝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补丝枪100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壳体1001、气缸1002、活塞杆1003等。其中活塞杆1003与内腔体10011的内壁之间通过活塞杆套1004紧密接触,而活塞杆1003与活塞杆套1004之间设有三个密封圈,分别为第一密封1005、第二密封1006、第三密封1007。活塞杆1003每次工作,在内工艺水通道1008的入水孔10081处均会与第二密封1006发生切割式摩擦,时间久了易造成第二密封1006损坏,进而导致漏水或水气相串,使补丝枪100无法正常工作。此外,上述补丝枪100的气缸1002和进水通道1009分别具有一直接与外界工艺水管线连接的接口10021和10091,与外界接口较多,安装拆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图不与内工艺水通道的入水孔处产生切割摩擦且与外界工艺水管线接口少的补丝枪。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补丝枪,包括:壳体,其内设有内腔体、待补丝射出通道、水射流通道,进水通道和气体通道;活塞,安装在内腔体的下部;活塞杆,安装在壳体内腔体内,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可插入至待补丝射出通道内;内工艺水通道,设于活塞杆的内腔,具有一入水孔及一出水孔;活塞杆密封,设于活塞杆的外面,包括第一密封、第二密封和第三密封;其中,密封圈进一步包括第四密封,在活塞杆的轴线方向上,其与第三密封分别位于内工艺水通道的入水孔两侧。
较好的方案为当活塞杆位于上止点时,第一密封位于内工艺水通道的出水孔上方,第二密封位于内工艺水的出水孔及水射流通道的入口端之间,第三密封位于水射流通道的入口端及内工艺水通道的入水孔之间,第四密封位于内工艺水通道的入水孔与气体通道之间。
更好的方案为补丝枪进一步包括:外部工艺水通道,设于壳体内,具有一入水端及两出水端,其中入水端与外界工艺水相通,两出水端分别与内工艺水通道及内腔体的下部相通。
再好的方案为活塞杆与壳体的内腔壁紧密接触。
具有上述结构的补丝枪,相比现有技术增加一第四密封,并使第三密封与第四密封分别位于内工艺水通道的入水孔两侧,可防止活塞杆工作时,内工艺水通道的入水孔处不会与密封圈发生切割式摩擦,减小了对密封圈的损坏,可有效避免漏水或水气相窜。此外,其与外界工艺水之间只需一个接口相连,安装、拆卸更方便、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补丝枪在补丝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补丝枪在非补丝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补丝枪在非补丝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补丝枪在补丝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图4,补丝枪A包括壳体1、活塞2、活塞杆3。
在壳体1的内部设有一内腔体11、待补丝通道12、水射流通道13、进水通道14和气体通道15。其中,壳体1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上壳体16和下壳体17。内腔体11贯穿于上、下壳体,且与待补丝通道12相通。待补丝通道12设于上壳体16内,其入口端设有待补丝喷嘴18,出口端设有补丝口19,待补偿的丝10从待补丝喷嘴18进入待补丝通道12,从补丝口19射出补入断丝的丝束(未示出)中。水射流通道13部分位于上壳体16内,部分位于下壳体17内,其一端131与待补丝通道12相连。进水通道14和气体通道15均设于下壳体17内。在待补丝喷嘴18的外表面设有喷嘴套181,在喷嘴套181与待补丝通道12的壁部之间设有密封圈182。
活塞2安装在内腔体11的下部,并将内腔体11的下部分为活塞上腔111和活塞下腔112,其中活塞上腔111与气体通道15相通,活塞下腔112与工艺水相通。在活塞2与内腔体1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24。
活塞杆3安装在壳体1的内腔体11内,且与内腔体11的壁部紧密接触。活塞杆3一端连接活塞2,另一端可从内腔体11中穿出,插入至待补丝射出通道12内。当活塞杆3位于上止点时,其顶部可抵于待补丝射出通道12的壁上。为加工方便,活塞杆3与内腔体11的内壁之间可通过一活塞杆套进行紧密接触。但在加工条件及工艺允许的情况下,活塞杆套也可取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未经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3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