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骨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3741.1 | 申请日: | 200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0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曾伯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伯坚 |
主分类号: | H01F27/00 | 分类号: | H01F27/00;H01F2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3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骨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架,特别是指一种在结构上包括骨架本体、凸肋部及固定连接部,其中,该凸肋部是设置在该骨架本体上的,其包括第一端头板、第二端头板及若干凸肋,而若干该凸肋是设置在该骨架本体的外表面上,且于该第一端头板与该第二端头板之间的变压器骨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能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显著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步入电器时代脚步的加快,电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应用已经逐渐占据了人们生产生活中能源应用中的绝大的份额。
而就电能的应用而言,其通常是通过发电厂或者发电站产生出来而后通过高压输电线路输送至千家万户的,而就外部电力而言其通常不能直接连接到各种的电器设备上,而是通过电压转换装置将外部电路中的电流通过不同的电压转换装置转换为一般家用电器可以使用的电压,进而提供给一般的家用电器,但是,就一般的电压转换装置而言其在结构上通常包括变压线圈单元及骨架单元,且该变压线圈单元是缠绕设置在该骨架单元上的,当该电压转换装置被接入电路中的时候,可借助该变压线圈单元的缠绕方式,以及其自身电力特性将电路中的电流进行转变并输出与电路中输入电流不同电流、不同电压的输出电流,以达到变压的目的。
但,就传统的电压转换装置而言,其骨架的结构设计方式往往比较单一,且其骨架的整体结构尺寸偏大,从而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往往造成诸多的不便,以及结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缺点,经过苦心研究,多年实践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骨架得以诞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骨架,且籍由其结构设计方式,达到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方式独特,使用安全方便的变压器骨架,而此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骨架,其是由塑性材料并采用模具挤压一次成形的,其包括骨架本体、凸肋部及固定连接部,其中,该骨架本体具有外表面及内表面,且籍由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内腔。
该凸肋部是设置在该骨架本体上的,其包括第一端头板、第二端头板及若干凸肋,其中,该第一端头板是固定设置在该骨架本体的一端部,其具有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
该第二端头板是相对于该第一端头板而固定设置在该骨架本体的另外一端部,其具有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
又,该第一端头板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端头板的第一侧面是相对应的,且籍由该第一端头板的第二侧面、该第二端头板的第一侧面以及该骨架本体的外表面围绕确定出一线圈绕组空间。
再,若干该凸肋是设置在该骨架本体的外表面上,且于该第一端头板与该第二端头板之间的,且借助若干该凸肋与该骨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将该线圈绕组空间分隔成若干线圈绕组间隔。
每一个该凸肋都具有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且任意相邻的两个该凸肋之间的第一侧面与其第二侧面都是相对应的。
进一步,每一个该凸肋都具有两个钩线缺口及一结构缺口,且两个该钩线缺口与该结构缺口之间呈三角形分布。
该固定连接部具有若干连接器,且若干该连接器是分别设置在该该凸肋部的第一端头板与其第二端头板上的。
进一步,若干该连接器是分别设置在该该凸肋部的第一端头板之第一侧面与其第二端头板之第二侧面上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因为本实用新型在结构包括骨架本体、凸肋部及固定连接部,其中,该骨架本体具有外表面及内表面,且籍由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内腔,该凸肋部是设置在该骨架本体上的,其包括第一端头板、第二端头板及若干凸肋,而若干该凸肋是设置在该骨架本体的外表面上,且于该第一端头板与该第二端头板之间的,又,该固定连接部具有若干连接器,且若干该连接器是分别设置在该该凸肋部的第一端头板与其第二端头板上的,且借助这样的结构设计达到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方便的变压器骨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一种变压器骨架,其是由塑性材料并采用模具挤压一次成形的,其包括骨架本体10、凸肋部20及固定连接部30,其中,该骨架本体10具有外表面11及内表面12,且籍由该内表面12围绕确定出一内腔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伯坚,未经曾伯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3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通讯系统
- 下一篇:实现高清信号接收显示的单行频扫描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