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旋流片支撑的矩形管束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3973.7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8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邓先和;何兆红;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03 | 分类号: | F28D1/03;F28F9/24;F28F1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旋流片 支撑 矩形 管束 换热器 | ||
1.采用旋流片支撑的矩形管束换热器,包括筒体(5)、置于筒体(5)内且沿筒体轴向的若干个宽度不一且相互平行的矩形管束(4)、置于矩形管束(4)两端的管板(2)、与两端管板(2)相连的上下封头(1、9)及换热器管程与壳程的进出接口(10、12、3、11),管程的进出接(10、12)与上下封头(1、9)连接,壳程的进出接口(3、11)与筒体(5)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矩形管束(4)的管内沿轴向与横向大致均匀间隔分置旋流片(8),旋流片(8)的中心线与矩形管束(4)的中心线方向一致,相邻的旋流片(8)的旋向相反,在矩形管束(4)的管与管之间也沿轴向与横向大致均匀间隔分置旋流片(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片(8)为在片状短扭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片(8)的扭角为180~360度,旋流片(8)的扭率为1.5~1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管内的旋流片(8)与矩形管束(4)的两内壁相接触,管与管之间的旋流片(8)与相邻的矩形管束(4)的外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片(8)在横向之间用薄扁钢(7)连接构成一组组横向旋流片组,在同一轴向上的横向旋流片组用若干根定位拉杆(6)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束(4)由两块两侧封闭的平行板面构成,两板之间相隔一定的板间距;平行板面为光滑板面或带周期性凹凸粗糙肋面的板面,所述凹凸粗糙肋面为缩放形的折线肋面或波浪形的曲线肋面,肋面的粗糙高度为矩形管板间距的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束(4)的间距为10mm~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片(8)在横向的间距为1.2~12倍矩形管束(4)的间距,在轴向的间距为3~60倍矩形管束(4)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39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式弹性输液吊杆
- 下一篇:一种供电兼照明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