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金卤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4527.8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9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名;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36 | 分类号: | H01J61/36;H01J61/30;H01J6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瑶江 |
地址: | 528225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金卤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金卤灯。
技术背景
近年来陶瓷金卤灯科技发展愈益成熟,性能参数大辐提升并已在各个方面远远超越传统的石英金卤灯,其使用开始快速推广。虽然如此,但目前陶瓷金卤灯性能尚未臻完善,各种更为先进的技术还在不断涌现,更为完善的陶瓷金卤灯将陆续推出。
目前市场常见陶瓷金卤灯多为三段式圆柱形或二段式准圆柱形或球形,如图1、图2所示。图1所示的陶瓷金卤灯电弧管在圆柱与端宽交界圆周上温度较低,常有熔融金属卤化物沉积,加以高温酸性气流冲击,该处腐蚀严重,既影响灯中气氛造成性能参数漂移,影响寿命,光效亦受到影响。图2所示是二段式陶瓷电弧管壳,其二部分的接口处于电弧管中部,是灯管温度最高,热气流最活跃的部位,因而腐蚀最为严重,加以热应力很大,较易受损。此种结构的电弧管泡壳的接近电极根部部位空间很大,壁负荷明显减小,温度下降形成大范围低温空间和冷端,降低了灯的参数和性能,更影响了其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比现有技术更稳定的陶瓷金卤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陶瓷金卤灯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电弧管1与电极2a、2b,电极2a、2b电连接至电弧管两端端口。电弧管为整体式结构,由电弧管的主体部分与两端支撑电极的袖管状陶瓷管一体构成。电弧管主体部分外形为橄榄形,即中部电弧所在部位的泡壳尺寸较大,有较大壁径,与电弧距离较远,不致使壁超负荷,影响性能和寿命;电弧管壳的主体部分两端为均匀薄壳结构,并向电弧管两端逐步收细,空间和壁面积均减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圆球形电弧管相比,二端温度升高,减少了冷端效应,灯性能得以改进。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同样功率的灯管其形状相对现有技术更为细长,电弧所处中心部位其球形结构较细,对电弧有约束稳定作用。此外,球泡向二端逐步收细,温度较中心部位下降的趋势减缓,整个泡壳温度较为均匀,即使在接近电极根部的部位也能保持稍高的温度、不出现明显冷区,灯的性能参数较好,并且提高了发光效率、延长了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陶瓷金卤灯电弧管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现有技术陶瓷金卤灯电弧管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弧管1,电极2a、2b,气密性封接用陶瓷焊料3a、3b,陶瓷袖管4a、4b,电弧管主体部分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一种陶瓷金卤灯,包括电弧管1,电弧管1两端分别有电极2a、2b,电极2a、2b电连接至电弧管1两端端口。电弧管主体部分5外形为中间粗、二端细的橄榄形,电弧管的主体部分5与两端支撑电极的陶瓷袖管4a、4b为整体制成,且电弧管壳的主体部分5两端为非均匀薄壳结构,并向电弧管两端逐步收细。陶瓷袖管4a、4b的的两个外侧端口均有密封用陶瓷焊料3a、3b密封。在电弧管1中充有汞、金属卤化物和惰性气体。
本实施例特点是同样功率的电弧管其形状比现有技术更为细长,电弧所处中心部位对电弧有较大约束稳定作用。由于电弧管二端逐步收细,因此温度较中心部位下降的趋势减缓,整个泡壳温度较为均匀,即使接近电极根部部位也保持接近中部鼓凸部分温度,不出现明显冷区,因此灯的性能参数较好,提高了发光效率,并延长了灯管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45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