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办公椅底盘气压阀门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5178.1 | 申请日: | 200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9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戴东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素梅 |
主分类号: | F16K31/44 | 分类号: | F16K31/4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660广东省东莞市清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办公 底盘 气压 阀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椅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办公椅底盘气压阀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能够升降的办公椅,其是通过一个控制手柄控制位于底盘处的气压阀门而控制办公椅的升降,该控制手柄通常成型为一个“L”形杆件7,图1所示反映了现有的办公椅的底盘的结构,其杆件7一端穿插入办公椅的底盘3内,该杆件7上焊接固定有一个压片2,压片2位于底盘3内,压片2的自由端与位于底盘3内的气压阀门压合配合。当摇动控制手柄时,控制手柄则带动压片2下压,将气压阀门压下,使办公椅能够下降;松开控制手柄时,气压阀门复位。由于压片2为金属材料制成,在使用过程中,压片2会与气压阀门及办公椅的底盘3发生碰撞,产生噪音。
另外,由于压片2是位于办公椅的底盘3内,因此压片2的安装十分麻烦。其是先将控制手柄的杆件穿入底盘3,再将压片2置入该底盘3内,接着再进行焊接,将压片2焊接固定在该控制手柄的杆件7,其加工难度较高,压片2与控制手柄的杆件7之间的角度不易控制,压片2难以准确定位,致使在控制手柄的摇动范围内,压片2压不到气压阀门或无法完全将气压阀门压下。且焊接加工后留下焊料表面凹凸不平,焊接处经常存在尖状物,掉落在底盘其它部位的焊渣在凝固后会粘在底盘的表面,在工人组装该办公椅时,焊接处的尖状物及焊渣都易划伤人手,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办公椅底盘气压阀门的控制装置,该种气压阀门的控制装置的压片穿套并定位在控制手柄的杆件上,组装方便,定位准确,其在使用过程中无噪音,且不会划伤人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控制手柄安装在办公椅的底盘上,其还包括一个塑料制成的压片,该压片一端开设有一个通孔,该通孔上成型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控制手柄上用于安装该压片的杆件的侧面成型出至少一个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压片通过其通孔穿套在该控制手柄的杆件上,该杆件上的限位块穿设在该压片的通孔上的限位槽内,该压片的另一端与气压阀门抵压配合。
所述的控制手柄为一个“L”形的杆件。
所述的压片的通孔的两侧均成型有一个限位槽,控制手柄的杆件上成型有两个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
所述的限位块前端的宽度比后端的宽度的小,限位块的前端与限位槽间隙配合,限位块的后端与限位槽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手柄上用于安装该压片的杆件的侧面成型出至少一个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该压片一端开设有一个通孔,该通孔上成型有至少一个与控制手柄的杆件上的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压片穿套在控制手柄的杆件上,两者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定位配合,从而使压片固定在控制手柄的杆件上,并且使压片与该杆件成一个设定的角度,使其定位更加准确,确保在该控制手柄的摆动范围内,该压片的另一端与气压阀门抵压配合,保证控制手柄不会失效,且无噪音产生;另外,压片的安装不需焊接加工,其为组装加工,组装方便快捷。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压片和控制手柄通过组装安装,方便快捷,且不会划伤人手,无安全隐患,同时,压片定位准确,保证控制手柄不会失效,其在使用过程中无噪音产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的办公椅底盘上的控制手柄及其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片组装在控制手柄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的主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7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附图2至8,办公椅底盘3气压阀门的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控制手柄1和一个塑料制成的压片2,该控制手柄1安装在办公椅的底盘3上,该控制手柄1为一个“L”形的杆件。
所述的压片2一端开设有一个通孔4,该通孔4的两侧成型有限位槽5。
所述的控制手柄1上用于安装该压片2的杆件7的两侧成型出与限位槽5相匹配的限位块6。所述的杆件7经冲压加工即可在其两侧成型出与上述的限位槽5相匹配的限位块6,该限位块6成型在该杆件7的侧面上,限位块6为长条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素梅,未经郑素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51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接型燃料电池系统
- 下一篇:操作记录介质时的功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