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均光彩管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5461.4 | 申请日: | 2007-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3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方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金凤;付杰 |
主分类号: | F21V7/22 | 分类号: | F21V7/22;F21S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725广东省鹤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管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饰用灯技术领域,尤其是以小型点状发光体为光源的装饰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均光彩管灯是带状或线状,由芯线和外被组成,其中芯线内均匀的装有小型点状散射的发光二极管,外被是一层混有散光介质软质塑胶;为达到良好的散光和发光均匀的效果,公知的有两种解决方案,其一是发光二极管的表面有磨砂处理,或者在发光二极管表面套一个圆型护套,其二是将外被加厚。其中方案一因为发光二极管的体积很小,散射的程度有限,所以必须排列的很密才能达到发光均匀的效果,造成成本很高;方案二加厚外被虽可以达到均匀的效果,但是由于光线穿过厚厚的塑胶之后,损耗很大,造成亮度不够,同样因为塑胶增厚,也造成了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均光彩管灯的成本高,或亮度不够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光彩管灯,该彩管灯不仅能达到良好的均匀发光效果,而且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芯线的轴线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与轴线垂直的纵向小孔,每个孔内装有一颗小型点状发光体;并且芯线上方沿轴线开有一条凹槽,凹槽内及上方包覆有一层内有很多细小的反光介质的透明折光塑料层;所述的芯线及折光塑料层外围包覆一层混有散光介质的外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用聚光或散光的小型发光体,当光线进入到透明折光塑料层时,由于折光塑料层内有很多细小的反光介质,光线在塑料层中产生多次漫反射,这样可以使折光塑料层产生通体发光的效果;这样当光线再进入混有散光介质的外被中,只需要较薄的一层外被就可使光线更为均匀和柔和;通过本方案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发光体和外被塑胶的使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光体部位的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图。
图2是无发光体部位的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图中1芯线,2折光塑料层,3外被,4芯线空腔,5小型发光体,6多股金属绞线,7芯线侧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芯线1底部有两条贯穿芯线的多股金属绞线6,芯线1内有沿轴线纵向排列的小孔,孔内装有小型发光体5,在芯线1上方包覆一层内有反光介质的折光塑料层2,芯线1的两侧开有一条或多条侧凹槽7,折光塑料层2将侧凹槽7包覆起来,使折光塑料层2不易脱落,然后在芯线1和折光塑料层2外包覆一层混有散光介质的外被3。
在图3中,多个小型发光体3通过连接线串联成一个单元,小型发光体3的尾部和连接线置于芯线1内空腔4内,然后每个单元和芯线1底部的多股金属绞线6并联在一起,当通电时小型发光体5向上发光,光线在透明折光塑料层2中被反光介质多次折射,产生均匀的漫反射,达到均光的效果;光线继续向外,到达混有细微散光介质的外被3中,更进一步被均匀化,使效果更加柔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金凤;付杰,未经方金凤;付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54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