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功能运动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7079.7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94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江书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书铎 |
主分类号: | B62K5/00 | 分类号: | B62K5/00;B62M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727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运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机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陆地上行走的运动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行车、三轮车等只能做单一的水平式自由运动,无法做起伏式运动;而一些健身车虽然可以做起伏运动,但无法在地面上移动,使得运动范围和运动乐趣都大受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双功能运动车,它既具有水平自由运动模式,又可方便地切换为步进式起伏运动模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功能运动车包括有前叉架、后叉架、前轮、后轮、脚踏、操纵杆、把手、座垫,其中,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前叉架、后叉架的下端,脚踏与前轮相连,操纵杆和把手位于前叉架上端,所述的后叉架上端与操纵杆相连,下端通过弹性元件与前叉架相连;后叉架的中部与一横梁铰接在一起,横梁的前端与前叉架上端相连,后端则安装座垫;另外,操纵杆下端与前叉架上端为可分离的活动式连接。
所述的操纵杆下端成型有卡钩,前叉架上端则成型有与卡钩配合的颈状接头,两者连接处的外端设有护套。
操纵杆上端与后叉架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操纵杆的中部固定有卡块。
所述的后叉架的下端凸设有与座垫下端配合的限位垫。
所述的脚踏分为上、下两对,上、下两对脚踏通过曲拐相连。
所述的后轮内设置了使后轮单向运动的棘轮。
后叉架与横梁连接处以及弹性元件的外端,设有保护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既可如普通的脚踏车一样实现水平自由运动,又可将操纵杆下端与前叉架分离而转换为步进式起伏运动模式。使用者只需握住把手,并做拉放把手的动作,通过前叉架、后叉架、横梁、以及弹性元件的相互作用,使车体的重心发生改变,从而驱使运动车一步一步向前移动,趣味性非常强。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非常简单,生产制造非常容易,造价也较为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步进式运动模式时的使用状态图之一;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步进式运动模式时的使用状态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前叉架10、后叉架20、一个(当然也可为两个)前轮30、两个后轮40、脚踏、操纵杆60、把手70、座垫80,其中,前轮30和后轮40分别安装在前叉架10、后叉架20的下端,脚踏与前轮30相连,分为上、下两对52、51,上、下两对脚踏52、51通过曲拐53相连;操纵杆60和把手70位于前叉架10上端,后叉架20上端与操纵杆60相连,下端通过弹性元件(拉簧)90与前叉架10相连;后叉架20的中部与一横梁100铰接在一起,横梁100的前端与前叉架10上端相连,后端则安装高度可调的座垫80,为了防止座垫80运动幅度过大而使运动车后翻,后叉架20的下端凸设有与座垫80下端配合的限位垫21。出于美观及安全的考虑,后叉架20与横梁100连接处以及弹性元件90的外端,设有保护罩110。此外,见附图2所示:后轮40内设置了使后轮40单向(向前)运动的棘轮41,以避免在步进式起伏运动模式状态下,运动车出现后退的现象。
操纵杆60下端与前叉架10上端为可分离的活动式连接,见附图3和附图4所示:操纵杆60下端成型有卡钩61,前叉架10上端则成型有与卡钩61配合的颈状接头11,两者连接处的外端设有护套62。把护套62拉开后,向后推操纵杆60,即可将操纵杆60的下端与前叉架10上端分离。当然,除了附图3和附图4所示的结构形式外,也可用螺钉连接等方式将操纵杆60和前叉架10连接在一起,这里不再赘述。另外,操纵杆60上端与后叉架20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操纵杆60的中部固定有卡块63,这样,操纵杆60下端和前叉架10上端分离后,可通过卡块63将其固定在后叉架20上,防止其甩动而影响车体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水平自由运动模式状态下,使用者踩动位于下端的那对脚踏51,即可如普通的三轮车一样在地面移动。而欲转为步进式起伏运动模式时,首先应将操纵杆60下端与前叉架10上端分离,之后,只需握住把手70,脚踩在上端的那对脚踏52上,并做拉放把手70的动作,通过前叉架10、后叉架20、横梁100、以及弹性元件90的相互作用,使车体的重心发生改变,即可驱使运动车一步一步向前移动,趣味性非常强,适合于各种年龄段的人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书铎,未经江书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70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婴儿推车
- 下一篇:哈蟆油铝塑泡罩灭菌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