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以太网的大容量多路数字音频网络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7858.7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41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良;方剑;张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宇虹;蔡力;杨学良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H04L12/28;H04H60/87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贺秀梅 |
地址: | 51143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以太网 容量 路数 字音 网络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通信的终端领域,具体是基于以太网的大容量多路数字音频网络终端。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专业音频传输是以模拟信号来进行的。以模拟方式进行音频信号传输,构架音频网络有着很多的局限性。一方面,必须使用专用的线路,一路信号对应一条线路,对于信号源较多而且输出较分散的场合,布线会非常复杂,而且不容易维护。为了实现信号音频切换,必须将所有输入、输出音频信号接入路由控制中心,大量音频线缆的布线,既增加的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更加重要的是会给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对模拟信号的处理,如混音及各种特效处理等是专业音频领域经常要做的,需要增加大量昂贵的附属设备。此外,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在空间上一般比较分散,对于模拟音频设备的管理和监视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设备出现故障时,对故障的诊断,以及备份设备的自动切换等等都难以实现。为了保证设备运转可靠,通常只能采用主、备两套设备,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实现成本。模拟音频传输的种种不足以及近年来对多路音源、报警联动、邻层报警等要求的提高,突显了对音频传输方式进行变革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在高速发展中取得极大的突破。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来,随着计算机用户的迅速增长,网络的速度也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不断向上提升。以以太网为例,从以前的10Mbit/s到现在100Mbit/s走向普及,而1Gbit/s的以太网也已出现。网络速度的提升,为多媒体与网络的结合提供了客观条件。音频信号的数字化、网络化,为构建集音频传输、音频路由(交换)、音频监测监视和应急控制一体化的现代音频系统提供了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传统模拟信号传输专业音频信号的不足,提出一种在基于以太网的大容量多路数字音频传输系统中应用的,具有数字功率放大功能的,实现整个广播系统的全数字化运行的基于以太网的大容量多路数字音频网络终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以太网的大容量多路数字音频网络终端,包括网络数字信号处理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和键盘显示电路模块,所述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网络接口电路、MCU微控制器、数据存储电路、控制接口、地址码接口和MP3解码电路,网络接口电路、MP3解码电路、数据存储电路、地址码接口以及控制接口与MCU微控制器连接,音频信号处理电路与MP3解码电路连接;所述的键盘控制显示模块包括显示驱动电路,键盘电路和LED显示电路,键盘电路和显示驱动电路与网络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中的控制接口连接,LED显示电路与显示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的音频处理模块包括音频信号放大电路,音频信号放大电路与网络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中的音频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音频信号放大电路与音量调节电路连接;音量调节电路的输出端后设有数字功率放大电路,数字功率放大电路与音量调节电路连接,数字功率放大电路包括数字功放IC芯片和差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与数字功放IC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音频处理模块可以设有话筒信号放大电路,话筒信号放大电路与音频信号放大电路混合后与音量调节电路连接,音频信号放大电路与静音电路与连接,静音电路与话筒信号放大电路与数字音频信号放大电路的混合电路连接,话筒信号放大电路设有话筒接口。
所述的音频处理模块还可以设有线路信号放大电路,线路信号放大电路与音频信号放大电路和话筒信号放大电路混合后连与音量调节电路连接,线路信号放大电路与静音电路连接,静音电路与线路信号放大电路、数字音频信号放大电路和话筒信号放大电路混合电路连接,线路信号放大电路设有线路输入接口。
所述的音频处理模块内可以设有控制功率放大电路开闭的自动节能控制电路,当三路输入端均无信号输入时,在设定的时间内关闭功放电源。
所述的数字功放的IC芯片可以为TDA8922B。
所述的MCU微控制器的IC芯片可以为STC89C516R。
所述的网络接口电路的IC芯片可以为RTL8019AS,MP3解码芯片的IC芯片可以为SPCA751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宇虹;蔡力;杨学良,未经张宇虹;蔡力;杨学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78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32位微控制器的控制局域网转接模块
- 下一篇:二段式弹片